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760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6〕第204号

  您提出的“关于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发展学前教育,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也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要求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明确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要求各地多种形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各地出台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的具体实施办法,对扶持对象、收费管理、日常监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具体规定。

  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设立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奖补资金,鼓励各地在增加公办资源的同时,多种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各地出台了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的具体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一是采取购买服务、生均补贴等方式对普惠性民办园予以经费支持。如:青岛、成都、郑州等地对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进行生均定额补助。二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整体上加大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2015年,中等师范以上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达66万多人,比五年前增长了1倍多。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29亿元,培训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90多万人次,并将民办园教师纳入培训范围。三是建立了覆盖各类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无论在公办园还是民办园,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都能得到资助。四是加强对民办园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各地制定了幼儿园办园标准,明确了民办园园舍、师资、卫生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条件。北京等一些地方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小规模幼儿园的准入规定,在确保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了场地、规模等准入门槛。地方普遍把普惠性民办园纳入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采取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提高民办园办园水平。对于无证办园进行了分类治理。经整改合格的,颁发办园许可;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卫生基本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并做好幼儿分流安置,切实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健康。

  应该说,近几年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热情很高,民办幼儿园在数量、在园幼儿规模及其占比都大幅提高。2015年全国幼儿园22.4万所,其中民办园14.6万所,比2009年增加5.7万所,民办园占比从64.6%提高到65.4%。全国在园幼儿4265万人,其中民办园2302万人,增加了1168万人,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从47%提高到了54%。但总体上看,由于长效化的扶持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的能力还不够强,应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新增人口的入园需求将从未来几年开始集中释放,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部将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政策措施,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的思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一是科学制订普惠性资源布局规划。充分考虑全面两孩政策等因素,科学测算新增人口及分布变化,以县为单位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在发展公办园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土地、建设、税收、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二是完善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机制。要求各地制定普惠性民办园的标准,完善扶持办法,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多种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通过政府的扶持,引导更多民办园把收费降下来,为老百姓提供普惠性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加大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强化实践能力。加大国培计划实施力度,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四是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加强幼儿园的动态监管,规范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继续加强对无证办园的分类整治。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失信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完善教研指导网络和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业务指导,整体提升农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关于实行“学前教育券”的问题,财政部门认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学前教育券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一是实行教育券有鼓励人口流动的政策导向,可能会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适龄儿童流向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城市,给本已紧张的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二是由于各地工资和津补贴标准差异较大,教师工资等差异性因素难以在教育券中体现,财政很难通过教育券实现科学的转移支付。目前,国家正着力推动各地出台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提高财政对各类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的分担比例,当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探索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近年来,一些地方已开始这方面尝试,如:甘肃省实行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陕西省实行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些经验值得总结。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10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