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377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国家对学前教育加强统筹管理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发展方向,要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围绕扩大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十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014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了“扩大总量、调整结构、健全机制、提升质量”的四大任务。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以来,各地按照国务院部署,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一期、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国家实施一系列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地方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是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各级财政把学前教育列入财政预算,2010-2016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27亿元,地方财政投入超过3000亿元,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量比5年前增长了6倍,并重点向中西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二是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在国家项目支持下,各地安排实施了一大批新建、改扩建公办园项目,重点加强了农村公办园建设。五年来,各地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增设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约12万所。同时,国家明确规定不得用财政资金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豪华幼儿园。三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各地出台了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办法,采取购买服务、生均补贴等方式扶持和引导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按照《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相当或略高于公办园。四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先后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5年中等师范以上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达66万多人,比五年前增长了1倍多。幼师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29亿元,培训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90多万人次。已有半数省份出台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积极核定公办园教师编制。五是加强幼儿园管理和业务指导。教育部修订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管和指导。其中,明确要求幼儿园加强德育,通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游戏活动,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各地积极加强幼儿园准入、师资、卫生安全等方面管理,对无证办园进行分类治理。经整改合格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卫生基本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并做好幼儿分流安置。六是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立法。2004年起,教育部多次就学前教育立法进行专项调研,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对学前教育立法的国际比较和相关重大问题作了专题研究。2012年,教育部成立由教育、发改、财政、编制、卫生等多部门组成的学前教育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立法座谈会,听取了部分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有关立法机构和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建议。教育部在报送全国人大的五年立法规划建议中,已将《学前教育法》作为优先安排项目,将集中力量、抓紧开展起草工作。
总体上看,近几年学前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幼儿园达22.4万所,在园幼儿达4265万人,分别比《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前增长61.8%和60.5%;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5%,毛入园率提高24个百分点,“入园难”有效缓解。但由于长期发展滞后,欠账较多,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资源依然不足,成本分担机制尚不健全。您提到的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等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普遍存在。
目前,我们正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统筹,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一是继续扩大公办资源,努力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城市要加强新区和老城区公办园建设,特别要抓好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切实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对未按规定建设和移交的要进行专项整治。农村要每个乡镇至少举办1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二是完善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机制。推动各地制定普惠性民办园标准,完善扶持办法,多种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并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园办园成本、收费限价等方面的监管,确保普惠实效。三是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各地出台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大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资助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财政分担比例,探索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教育。一些地方已开始这方面尝试,如:甘肃实行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陕西实行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四是构建幼儿园教师队伍保障体系。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加大本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地方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幼儿园教师。通过增加编制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补充幼儿园教师。完善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完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国培计划力度,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五是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进一步落实县级政府的监管责任,强化幼儿园准入、收费、安全、保教质量等方面动态监管,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学前教育教研责任区制度,加强教研力量,支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幼儿园教育实践研究和指导。发挥好城市优质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指导,整体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六是建立督导评估机制。重点加大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待遇保障、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等进行专项督查。国家将建立普及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各地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加快实现普及目标。七是继续推动学前教育立法,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幼儿园、家庭等各方权责义务,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1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