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6〕第133号
您提出的“关于把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政策范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的同时,对加快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专门措施,要求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同时要求地方政府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
2010年以来,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第一期、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学前教育薄弱环节。一是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2010-2016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27亿元,其中80%以上都投向中西部地区,并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和贫困地区倾斜。据统计,2011-2015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专项资金累计向五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四川、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84亿元左右。同时,国家还制定了针对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的特殊支持政策,安排专门经费予以支持。二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国家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和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依托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着力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并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实施了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着力解决民族地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问题。三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和《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29亿元,培训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90多万人次。各地通过公开招考、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等多种方式补充农村幼儿园教师。已有半数的省区市出台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逐年补充在编教师。
应该说,近几年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也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以青海省为例,2015 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74%,比2010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但总体上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依然十分薄弱。您提到青海省循化县面临的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具有一定普遍性,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我们正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一是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每个乡镇至少举办1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构建县乡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二是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各地制订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健全资助制度,加大对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资助力度。三是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地方通过增加编制和购买服务“两条腿”走路,加快补充幼儿园教师。建立工资待遇保障机制,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
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问题。我们组织专家对此做了研究,专家们认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当前老百姓在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实际上是要优先解决保障入园机会和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问题。目前各级政府正在集中力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同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实行一定年限的免费教育。一些地方已开始这方面尝试,如:甘肃省实行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青海省在六个藏族自治州实行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对学前教育是否应该具有强制性,或者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该具有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2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