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280号(教育类22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6〕第212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继续推进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书法艺术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以书法艺术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先后印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书法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要求,多措并举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

  一、编写审定书法教育教材

  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教学用书编写要求等,要求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2014年,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开展小学书法教材审查工作,按照中小学教材审定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编写的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进行了严格审查。2014年底,教育部印发了书法教材用书目录。国家审定通过的书法教材于2015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为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加强书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建设,但是书法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很多现实困难,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考虑到中小学书法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建立一支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近年来,为不断提升书法教师专业水平,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书法专业人才培养。全国已有十余所师范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和书法教育专业,招收培养从事书法教育的专业人才。二是强化师范生书写能力训练。师范院校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三字一话”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提高非书法专业师范生的书法水平以及书法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开展教师书法教育培训。在“国培计划”中专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示范项目,将书法教育相关内容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为中小学培养了一批书法教育的“种子”教师。同时,教育部还与中国文联联合启动实施“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将在全国分五大区分批培训约7000名学员。2016年,教育部在认真总结研究第一期培训项目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6年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翰墨薪传)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工作要求,着力增强培训实效。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书法专业和书法教育专业,培养更多的书法教师。进一步加强师范生养成教育,大力开展“三字一话”基本功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师范生素质培养和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书法教育氛围。继续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小学培训书法“种子”教师。

  三、加强课程实施监测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工作的通知》,将重点对国家规定课程(包括书法课)的开设情况进行监测,督促各地和学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在要求各地和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地方和学校留出了一定的课时空间,各地和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安排课程内容。

  下一步,教育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适时组织书法教育专题调研,准确把握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深入了解书法课实施情况,以多种方式加强书法教育经验交流。

  四、组织书法教育相关活动

  2015年,教育部专门组织了“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各地按要求积极行动,组织辖区内学校和学生参加活动,报送并展示作品。据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13.7万所学校的4709.4万学生参加了活动。省级及地市、区县、学校共展赛作品1427.8万件,并通过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300件,在中国儿童中心进行集中展示,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汇集成册出版发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效推动了书法教育的落实。

  五、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近年来,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教育部十分重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2012年底,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后,教育部组织信息技术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和学科专家,制作了人教社新版教材小学1-3年级系列教育资源,从2013年9月开始,通过卫星和网络向各教学点推送。目前全国6.4万个教学点全部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很多中心校与教学点实现异地“同堂”上课,共享优质师资,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教学点缺少师资、无法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难题。

  2012年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2013年开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启动“微课”和“主题教学网站”资源共建工作。目前,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基础教育资源库,已拥有包含文本、动画、视频等7 种形式,300多万条资源,内容涵盖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各学科,并已实现与18个省级、9个市县级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面向全国广大学校和师生提供资源和服务。

  2014年,教育部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一方面促使广大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另一方面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会用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一套覆盖中小学所有年级、所有学科、所有版本的比较完整的公共资源体系。截至2015年9月底,部级“优课”网络投票结束,全国共有562万名中小学教师报名参与,共计晒课302万堂,推出省级优课48357堂,覆盖19833个知识节点,评选出部级“优课”12195堂。本次活动中,通过教师上传分享的生成性资源共计536万条,共覆盖教材版本645个,覆盖学科61个。

  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在今后的督导评估中,明确将书法教育列为重要督导内容,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督促中小学校按规定开足开齐书法课。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20日

收藏
(责任编辑:于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