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863号(教育类30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6〕第291号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小学教育 夯实教育根基的提案”收悉,经商全国妇联,现答复如下: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小学教育,致力于义务教育的普及,着力推动教育内涵发展。199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开启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余年来,基础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仍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常抓不懈。

  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200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段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还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周期修订制度,不断完善课程体系。2011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本次修订落实德育为先,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突出能力为重,强化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时代精神,合理吸收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控制了课程容量和难度,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下一步,教育部将适时启动义务教育课程第二次修订工作,不断完善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体系。

  二、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1.加大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教育部高度重视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一是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浙江、河南、广西、重庆等省先后开展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试点,部分省份还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纳入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予以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基础教育培养补充了一批全科教师。二是加大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大力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2010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国培计划”,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5.5亿元,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1006万人,重点提高了包括小学教师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下一步,教育部将督促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基础教育需要,深入推进教师培养培训改革,为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2.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提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教育部门确定,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在绩效工资中设立班主任津贴、岗位津贴、农村学校教师补贴、超课时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励等项目。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平均水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财政部门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绩效工资总量随基本工资和学校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的调整相应调整。目前,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已兑现到位。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各地不断探索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法,努力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保证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家庭教育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有机融合的综合育人体系。为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教育部于2015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要求广大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2016年,教育部综合考虑各地家庭教育工作基础和地域分布,确定山东省、广东省、辽宁省沈阳市等10个地区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在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探索形成有效经验,从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努力使家庭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全国妇联推动创办家庭教育报纸、刊物1800多种,家庭教育广播电视栏目1057个,手机微信、短信等新媒体服务平台7903个。

  二是推动家庭教育阵地建设,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的积极作用。为密切家庭和学校的协作,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把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作为完善中小学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家长委员会,创新家校互动形式和机制,由学校和家长共同策划组织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同时,努力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将建立“家校新型关系”作为推动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品质,教育部与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家长学校创建率和覆盖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52万所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中,已建立家长学校的约33万所,占中职和中小学幼儿园总数的63.5%。此外,教育部和全国妇联推动建立全国及省市县各级网上家长学校9147个,为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发展了一批由专家、学校教师、“五老”队伍、热心志愿者等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通过组织家庭教育巡讲、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发放家庭教育宣传手册等形式,积极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教子知识和正确的成才观念,极大地增强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如:宁夏吴忠市教育部门与妇联合作,在学校常态化、规范化地开展家庭家庭教育指导,有效地转变了学校家长会的内容和方式,家长会由以往的谈成绩变为谈成长,由以往的批评、埋怨变为鼓励、赏识,让家长会变成了座谈会、展示会、育儿交流互动会。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1月7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