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6〕第50号
您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讲究实效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教育部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将其有机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注重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政策引领。2010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切实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了统领文件和实践依据。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明确提出“爱党爱国爱人民、诚实守信有担当”等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北京、河北、辽宁、吉林、上海、安徽、广西等地印发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山东出台《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成为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的行动纲领。
二是强化课程育人,培养优良品质。教育部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加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推动学科统筹,特别是加强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开发有效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在课程育人上,突出“渗透融合”,改变单纯传授知识、说教的方式,推进学科统筹,发挥各学科综合育人功能。上海建立了6个学科德育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中小学学科德育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福建厦门编写了分学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内容涵盖高中、初中、小学36个学科。江苏建成“儒学经典课程基地”、“红色德育课程基地”等一大批综合育人课程基地。
三是注重文化育人,营造良好氛围。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加强图书馆建设,提升藏书质量,开展经常性的读书活动。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或书写上墙,让学生熟练背诵。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和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电视网络等设施,营造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氛围。2015年,教育部广泛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2016年开展“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开展“国学大师进校园”、“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实施校园文化示范校创建工作。云南将民族音乐、舞蹈、刺绣、传统手工艺等列入教学活动。内蒙古在校园内开展“德育储蓄银行”、“道德手拉手”等主题活动。
四是完善实践育人,形成长效机制。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教育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福建厦门试行学生社会实践“护照登记”,发放15万册学生社会实践“护照”。天津滨海新区在学生实践基地利用现代媒体,通过人机互动等方式宣传优秀人物故事。黑龙江在中小学开展“绿丝带飘起来”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
五是创新教育方法,提升育人效果。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改革学校育人模式。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循序渐进、注重因材施教,润物细无声,真正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强调知行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从亲身的实践体验逐步内化为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注重全员育人,明确提出探索推行德育导师制,让每一位老师都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而不是只有班主任在育人。浙江出台中小学章程建设指导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贯穿学校管理各环节。西藏通过不同民族学生结对子、混编宿舍等方式,把学校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强阵地。青海西宁开通“西宁文明小卫士”微信平台,宣传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制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一步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配合、完善督导评价,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落实落细,切实提升中小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8月3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