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第7260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6〕第442号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学校禁毒预防教育工作的建议”收悉,经商公安部,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所提到的,禁毒工作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国家前途和民族振兴的大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对于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并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机制。国家禁毒委员会专门设置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小组,国家有关部委先后下发《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 2016-2018)》等纲领性文件,对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体系、队伍建设、工作督导以及课程设置等作出规定。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充分认识开展禁毒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保证有专人负责本地、本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二是大力推动毒品预防教育进课堂。指导各地各校按照《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探索毒品预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继续增加德育、体育与健康、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毒品预防教育内容,因地制宜地开设地方和校本课程,编写毒品预防教育读本。中等职业学校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普及中职学生毒品预防常识。高等院校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重要内容,并在相关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中不断渗透。

  三是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队伍建设。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学积极建立包括学校教师队伍、法制副校长和校外专家组(医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禁毒专家)在内的毒品预防教育师资力量,特别是提高班主任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能力。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中,增加了毒品预防教育内容或开设相关模块,并鼓励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各级教师培训中。

  四是深入开展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活动。2015年,教育部会同禁毒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秋季开学在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联合禁毒办制作完成《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片》12-14岁版和15-18岁版,并在教育部网站上提供下载。2016年,联合禁毒办在云南曲靖召开“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经验交流暨‘6•27’工程推进会”,对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做出再动员再部署。各地各校积极行动,将毒品预防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健康教育、科普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有关节日、纪念日等时机,集中开展“不让毒品进校园”、“我们拒绝毒品”等品牌专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五是进一步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建设。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积极建好用好全国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和支持各地建设一批基地,形成因地制宜、规模适当的教育网络。目前,全国已建成开放36个省级毒品预防教育基地、13家全国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大量市县级中小型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园地),每年都有大量青少年在校学生实地参观禁毒展览。

  六是切实形成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坚决防止社会青年进入校园吸毒、贩毒。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指导监护人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毒品预防教育。

  七是强化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督导考评。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纳入督导内容,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奖惩激励制度。充分发挥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继续把“无毒校园”作为评价各地、各高校综治工作的重要指标,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对师生涉毒行为实行“一票否决”,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禁毒工作。

  八是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宣传。积极协调中央主流媒体利用“全民禁毒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宣传,以符合青少年的语言直观报道明星吸毒、毒驾等青少年关注的话题,传播毒品预防教育知识。广泛下发漫画《逃离恐怖岛》、《家庭禁毒手册》,播映教育电影《黑白记忆》、禁毒歌曲《生命》和中国禁毒宣传形象大使参拍的禁毒公益广告,在青少年中起到了积极的毒品预防教育宣传作用。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积极探索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规律特点和方式方法,持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毒品预防教育网络,全面推动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9月21日

收藏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