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6〕第561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建议中所提出的,社会责任感是我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教育部历来重视中小学生的责任感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养成勇于担当的品质,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作出全面系统部署。2010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爱国、责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改进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管理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年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爱国、责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5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加强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明确提出“诚实守信有担当”等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二是持续深入宣传,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教育部会同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先后下发《加强中小学时事教育的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组织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媒体导向作用,利用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等单位,运用多种形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宣传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对社会有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让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从而增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营造促进青少年敢于担当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美孝心少年”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孝敬长辈、勇于担当的中华传统美德,积极树立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天津市通过“梦想小讲台”、“最美中国•我身边的正能量”微电影创作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宣传。贵州省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唱响国学”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责任、诚信”等内容作重点宣讲。
三是强化融入渗透,发挥学校阵地作用。教育部将责任教育有机融入中小学课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初中的《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及高中的《思想政治》等课程明确提出了“能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热爱社会主义,培育集体主义意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责任教育内容。各地各校通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将责任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道德品质,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湖南省从多个维度,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开展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安徽省精选国学经典进课堂,将国学经典教育与责任教育相结合,用国学经典浸润师生,化为责任教育行动指南。
四是加强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作用,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取得积极成效。2010年,教育部会同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家庭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家长责任,要求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密切家校沟通配合,积极发挥家庭的德育第一课作用。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育子观念,掌握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和手段。强化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及教育责任,引导家长言传身教,做孩子勇于担当的榜样。确定山东省、广东省等10个地区为全国家庭教育实验区,在组织领导、督导评估、科学研究等方面探索形成有效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五是注重统筹协调,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护苗”等专项行动,大力查处境内违法网站、栏目,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会同文化部等部门,强化上网服务场所日常巡查,有效遏止散漫自由、不负责任等不良网络信息传播。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方式广泛传播爱国、责任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品,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会同综治、公安等部门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整治等专项行动,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中小学责任意识影视教育,推荐相关优秀影视作品和文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为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指导各地结合研学旅行、团队日活动、夏(冬)令营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产生活和实践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巩固责任教育的成果。
您的建议对加强中小学生责任感教育有着积极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下一步,教育部将研究制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深入推进学校责任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9月2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