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146号(教育类034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6〕第38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边境地区义务教育质量 维护边境安全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国家历来重视边境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的通知》提出实施国门学校建设工程。中央和有关省(区)财政设立了国门学校建设专项经费,全面改善边境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都精准有力地促进了边疆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一、关于加大对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

  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第二十条提出,“支持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省(区)倾斜,边疆省(区)教育经费向边境县倾斜;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中央财政针对民族地区特殊情况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开展双语教育。201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提出,坚持加大投入,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中央和地方先后实施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20余项教育扶贫措施,边疆边境都是重点扶持地区。2007年以来实施的国门学校工程、初中工程、校安工程、营养餐计划、薄改计划、全面改薄项目、特岗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重大国家教育工程项目,都将边疆边境地区作为重点加以扶持。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了边疆地区的教育质量,例如云南省德宏州的学校吸引了不少缅甸学生。

  二、创新机制,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一体化发展

  今年7月《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教师管理和保障机制改革,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实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这将对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一是努力办好乡村教育。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教师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补齐边境乡村教育短板。二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合理增设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将符合条件的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三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建立城乡义务教育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城镇学校的实际需要,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国家教师培训计划主要面向贫困地区包括边境地区中小教师开展,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四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落实县、乡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履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五是改革控辍保学机制,严防贫困家庭子女辍学。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政府、村(居)委会、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和初中、流动留守以及家庭贫困儿童等重点地区、重点学段和重点群体的监控。中小学校要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和书面报告制度。

  三、关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对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一是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坚持不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二是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在有条件的民族地区积极稳妥推进民汉合校,积极开展各族学生体育、文艺、联谊等活动,促进不同民族学生共学共进。建立各族学生交流交往平台,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三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发挥教育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在民族地区学校开设民族艺术和民族体育选修课程,开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四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先向民族地区学校开放。制订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建设方案,开发、引进、编译双语教学、教师培训和民族文化等数字资源,并推广应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向民族地区倾斜。

  四、关于特岗计划

  2006年国家启动特岗计划以来,全国已累计招聘特岗计划教师60余万,绝大部分特岗教师留在了农村教育第一线。特岗计划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边境县域,对缓解边境地区教师紧缺,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教师水平,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教师工作补贴、交通差旅费以及购买意外保险等支出。受授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选派工作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每人年均2万元标准共同分担,其中西部省份由中央财政负担,这项计划也基本覆盖了边境地区。

  下一步,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有利于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高度,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强对边境地区教育支持力度。二是继续实施好国家重大项目,改善包括边境地区在内的老少边穷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加大精准扶持力度,切实提升边境地区义务教育质量。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9月22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