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7〕第263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国初中和小学开设写字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以书法艺术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2011、2013年先后印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书法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要求,多措并举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
一、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求
《意见》明确指出:“书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纲要》也明确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据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分阶段提出了明确要求,如,第一学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等。《意见》还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书法教育,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二、编写审定书法教育教材
《纲要》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教学用书编写要求等,要求对书法教育学生用书进行审查。2014年,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开展小学书法教材审查工作,按照中小学教材审定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编写的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进行了严格审查。2014年底,教育部印发了书法教材用书目录。国家审定通过的书法教材于2015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为全国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供了必要保障。
三、加强书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为不断提升书法教师专业水平,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书法专业人才培养。全国已有十余所师范院校开设了书法专业和书法教育专业,招收培养从事书法教育的专业人才。二是强化师范生书写能力训练。师范院校重视包括书法在内的“三字一话”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提高非书法专业师范生的书法水平以及书法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开展教师书法教育培训。在“国培计划”中专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示范项目,将书法教育相关内容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为中小学培养了一批书法教育的种子教师。从2014年起,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门设置“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4-2016年,共培训4050名传统文化骨干教师,为各地开展传统文化教师培训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2015年教育部还与中国文联联合启动实施为期五年的“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计划在全国分五大区分批培训7000名学员,迄今已举办三期,共培训了3940名学员,提升了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
四、组织书法教育相关活动
2015年,教育部专门组织了“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各地按要求积极行动,组织辖区内学校和学生参加活动,报送并展示作品。据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13.7万所学校的4709.4万学生参加了活动, 省级及地市、区县、学校共报送1427.8万件参赛作品,并通过专家评选出优秀作品300件,在中国儿童中心进行集中展示,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汇集成册出版发行。2016年,我部又组织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激发培育了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欣赏书法的热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效推动了书法教育的落实。
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在今后的督导评估中,明确将书法教育列为重要督导内容,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督促中小学校按规定开足开齐书法课。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19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