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7〕第425号
您提出的“关于开设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议”收悉。经商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公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采取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一、加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教材建设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中小学加强相关课程、教材建设,设置体育与健康、生物、品德等课程,明确健康教育目标,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提出学习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相关学科教材均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2016年9月,受教育部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已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阶段性成果,明确把“健康生活”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提出“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求。同时,要求通过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时间,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下一步,教育部将尽快启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做好健康教育顶层设计,结合学科特点,将健康教育内容系统融入各相关课程,多种形式加强健康教育实施指导,使各学科形成合力,推动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重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一是2014年启动实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明确要求62个计划实施院校紧密结合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等新成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二是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设置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累计为全国培养了1万余名“种子”教师,并带动辐射区域内其他教师提升健康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幼儿教师;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骨干教师等培训项目,发挥“种子”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提升区域内其他教师健康教育能力;进一步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提升班主任的健康教育能力和素质。
三、整合资源,建立资源库和实践基地,营造大健康教育氛围
目前,教育部、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相互配合、整合资源、协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营造大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一是教育部通过改造学校厕所、宿舍、食堂和饮用水等设施创建健康生活学习环境,编制系列学校健康教育挂图、课件等教学资源,利用国家教育资源网站开展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视力保护、预防艾滋病等网络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利用“中国学生营养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卫生主题日宣传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增进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二是卫生计生委通过在中国科技馆新馆、安贞医院和同仁医院设立健康展示馆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科普教育。三是共青团中央组织开展了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建立志愿团队,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咨询和宣传教育,以及“12355阳光行动”专项服务等,加强面向青少年的健康宣传教育。四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通过举办“春苗营养厨房计划”“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等活动,捐赠厨房设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农村学生就餐营养和卫生状况。
今后,教育部、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将继续加强配合,营造大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教育部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共同做好“中国学生营养日”等主题宣传日活动,卫生计生委正筹建中国健康博物馆,共青团中央将提升“12355阳光行动”青少年服务台服务能力,协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支持地方整合课程资源,探索开设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