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7991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428号

  您提出的“关于把家风建设、尊老爱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写入教科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2年以来,根据中央要求,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全国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投入使用。在三科教材编审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材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主权意识和法治教育等内容,教材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育人导向更加突出。

  教材编写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的原则,教育部专门研制了三科教材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方案和实施图谱,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精选相关学习内容,设计栏目活动,采用多样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力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道德与法治教材以价值观为引领,精心编排设计。一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结合学生不断增长的年龄和阅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核心价值观;三是采取循环往复、螺旋递进的呈现方式,强化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层层推进;四是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促进学思并举、知行合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机结合,使教材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帮助学生建立起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精神链条,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品德。道德与法治教材实行主题式编排,生活化取材。在家庭主题中,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感受家庭责任、尊老爱幼,并设计了“弘扬优秀家风”一课,让学生传承与弘扬优秀家风,汲取优秀家风蕴含的精神力量。

  语文教材利用语文学科善于熏陶、感染的特点,将核心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并很自然地体现在整个语文教材设计之中。主要通过单元主题、选文、作业系统、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具体落实:一是按照思想主题组织教材单元,集中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通过选文呈现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单元导语、作业系统,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有计划地分类编排成语、名言警句,如惜时、好学、立志、诚信、爱国、求新等。四是利用综合性学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历史教材注重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通过具体、丰富的史实,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教材通过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始终贯穿在历史教材中。

  根据工作安排,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即将颁布。待高中新课标颁布后,教育部将启动高中各学科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29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