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9428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407号

  您提出的“关于为培养科学精神提高人才素质,在全国初中增设《初级逻辑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强逻辑知识教育和普及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从“核心素养”方面明确提出要求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出台,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多所高校近百位专家研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把“科学精神”列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用于探究等基本要点”,要求学生“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以及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都将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行明确、完善。

  二、循序渐进加强逻辑基础知识的教育和普及

  中学阶段主要是结合数学、思想政治和语文等相关课程传授逻辑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按照儿童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从初中到高中逐步加强相关教育。

  数学课程尤其重视逻辑基础知识,按照学段设计了系统的专门学习模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学生学习“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地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专门安排了“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等学习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和逻辑证明能力。内地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在国际上受到一定认可,与长期坚持、重视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生活与哲学”必修模块中,“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要求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科学判断、合理推理。同时设计了“科学思维常识”选修模块,要求学生“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结合具体的推理过程,说明演绎推理要遵循逻辑规则”等。语文课程主要通过阅读、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学、学生习作指导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地讨论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2014年底,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教育。例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逻辑推理”,在必修课程中专设“常用逻辑用语”单元,在选修课程中专设“逻辑推理初步”课程,要求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学会有逻辑地思考问题,能运用相关逻辑知识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升逻辑推理素养。思想政治课程专设“逻辑与思维”选修模块,帮助学生更加重视科学思维的重要作用,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三、重视教师逻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

  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包括逻辑教育在内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师资保障。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培计划”,多年来,培训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数百万人,全面提升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科教学特征,科学融入逻辑教育内容。2012年,教育部印发《“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明确将逻辑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培训中。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代表所提建议,广泛深入调研,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逻辑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工作。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2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