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3102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408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急救、护理知识、中医基础知识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对中小学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中加入了很多急救和中医药基础知识,和相关单位一起开展急救和中医药基础知识“进校园”活动,采取了多项措施支持急救和中医药基础知识在校园的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在中小学课程中渗透急救和中医药基础知识

  1.中小学相关课程、教材中系统渗透。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体育、生物等课程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急救知识和能力,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如,小学品德课程要求学生“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救助办法”,建议学生“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防溺水、防雷电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境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互救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建议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图片等方式”,“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应“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基本掌握溺水的应急处理方法”。生物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建议学生“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等。科学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触电、溺水、异物堵塞气管、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普通高中阶段对学生急救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正在组织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急救教育。如生物课程要求开设“急救措施”模块,使学生初步掌握应对常见的突发伤害事件的急救处理方法(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120”紧急呼救、心肺复苏、外伤止血、游泳意外的自救、动物咬伤后的处理、煤气中毒后的自救与互救等),了解急救基础知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安全意识,知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正在研制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加强青少年自护教育纳入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学段设置家务劳动我能行、安全使用与维护家用电器、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演练等诸多推荐实践活动主题,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加强学生急救能力的培养。

  中医药基础知识同样在中小学课程中有机融入。如,初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学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搜集具体事例,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知道《本草纲目》等名著”。中医养生知识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专门设置了“身体健康”学习领域,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学会一两种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等。

  此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还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安排课程内容。许多地方和学校利用这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教育,积极开发中医药特色课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育人效果。

  2.开展中小学专题教育。2008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安全应急与避险”为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五个领域之一,包括: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简便止血方法等基本急救知识内容;中暑的预防和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等,毒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骨折简易应急处理知识(固定、搬运)等。

  二、急救和中医药基础知识进校园有关工作

  1.配套资源支持和建设。《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各地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相关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例如组织制作《春夏秋冬话安全》等视频教材,放在教育部门户网站上供各地各校免费下载使用。

  2.地方试点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对中小学急救和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工作十分重视。有些省份统一组织编写了急救或中医药基础知识的相关教材,例如河南省教育厅审定通过了由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浙江推出了《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有些地区协同当地中医药大学推出针对中小学生的读本和活动,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编写了《中小学中医药科普读物》系列读本,广州荔湾区教育局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开展的面向广东省中小学的“杏林苗圃”行动计划。许多学校还结合当地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编制了相关校本教材,开设专题选修课,例如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设中医保健养生手法课程。

  2017年7月,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辽宁、上海、浙江共十所中学相关负责同志等一起举行“中医药基础知识进课堂试点工作研讨会”,分别就各自学校已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为“中医药进课堂试点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和安排。

  三、重视教师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协同工作,不断加强急救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急救专业人员深入学校开展急救科普教育,协调相关部门在大中小学中开展自救互救等急救培训。

  教育部和原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联合发文要求医学院校在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急诊医学课程。同时,高等医学院校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和社会公众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大力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知识的普及教育。

  2012—2016年,教育部以“国培计划”为抓手,设立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全国各地培养了1万余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断提升急救知识和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实施相关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在“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鼓励各地将中医知识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项目、将急救知识纳入体育与健康教师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大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力度,提升其相关能力和素质。

  教育部将加强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共同进一步推进急救和中医药基础知识普及,组织专家梳理相关知识体系,指导编写一批优秀的急救和中医药基础知识读本,加强中小学教师相关知识和能力培训,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和学校先行试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计划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纳入“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针对校园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播,开展系列专项活动,带动更广泛地区、更多学校参与其中。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2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