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0800号(教育类08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7〕第242号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提案”收悉,经商人民银行,现答复如下: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一些金融知识已成为国民的重要素养之一。将金融基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于加强投资教育、促进全民金融素质的提升,预防非法金融活动的发生,培育理性、健康、诚信的金融文化和金融人才十分重要,也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工作。近年来,教育部会同人民银行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在中小学课程中有机融入金融知识教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教育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1号),在中小学品德、数学等相关学科课程教材中,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机融入金融基础知识相关内容。

  小学3~6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求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专门设置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其具体要求包括“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理解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等。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在必修内容“概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彩票等大量日常生活实例,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教学中引入教育贷款、购房贷款等具体实例;还设置专门的选修课程,供有志于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选择修习。

  2014年底,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思想政治、数学等课程进一步强化探究活动要求,加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普及。如高中数学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存款、还贷款等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出复利模型、等额本金付款模型,能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

  相关中小学教材,均按照相应课程标准要求,将金融教育有关内容进行落实,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与人生观,促进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义务教育阶段还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安排课程内容。许多地方和学校积极联合金融机构等开发金融特色课程,如基础金融知识、“小保学保险”、金融与理财等,强化金融知识教育,增强育人效果。

  二、多渠道组织开展有关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1.积极开展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工作。教育部会同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金融机构等共同合作,开展相关专业化培训。例如广东省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南粤金融 春风化雨”金融知识进学校活动,已经覆盖全省中小学1600多所,受益学生50多万人;福建省开展的涵盖初、中、高等直至成人教育的系列金融教育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9月,共有156所院校加入试点,受教育学生累计超过3万人次。

  2.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有关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在推动各地各校将金融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的同时,教育部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作用,组织开展有关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2011年起,教育部会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建立针对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608个,推动各基地针对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开展了包括金融普及知识等在内的多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小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3.配套资源共享。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金融知识的需求,教育部还重点建设了“金融与生活”“金融学与中国金融发展系列讲座”“证券投资管理”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和“投资学”“金融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个人理财”“公司理财”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三、切实提高教师财经素养

  在师资培养方面,教育部支持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选修课,举办经济知识相关专题讲座,开阔师范生视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

  今后,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相关课程中金融知识内容,继续加强与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系统设计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和普及渠道,增强教育效果。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2月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