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3999号(教育类38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7〕第300号

  您提出的“关于中国‘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战略需要文化自信 应从中小学教材的修订开始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历来重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坚持贯穿大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文化自信。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同时,要求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将其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2012年以来,根据中央要求,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开学,在全国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投入使用。在三科教材编审工作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材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育人导向更加突出。三科教材编写十分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特点,通过精选相关学习内容,设计栏目练习,采用多样的呈现方式等,努力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染力。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介绍了主要传统节日、民歌民谣、历史故事、服饰建筑、科技成就、传统美德等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内容。低年段以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文明素养教育为主,通过春节、清明节等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传统礼仪和基本礼节,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高年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等,开展认知教育,让学生感受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贡献,并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语文统编教材统筹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扩大体裁的覆盖面,提高题材的多样性,浸润渗透,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予以加强:一是增加古诗文,小学语文古诗文有129篇,其中古诗词112首、古文14篇、古典名著(节选)3篇;初中语文教材有古诗文132篇,其中古诗词84首、古文41篇、推荐古代名著7篇。二是增设专题栏目。如小学的“日积月累”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初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传统文化专题,围绕传统文化中的某个关键词开展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以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历史统编教材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重点介绍了45位文化名人、56部科技文化著作,还设有专门反映传统文化的主题“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掌握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知识,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它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根据工作安排,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即将发布。高中新课标发布后,我们将启动高中各学科教材编写修订工作,特别是统一组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编写。我们将在编写中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27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