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5989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161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中开设宪法课的建议”收悉,经商司法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开展宪法和法律教育。201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3〕12号)。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要求,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政法〔2016〕13号),构建了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有机衔接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教育部、司法部等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中宣发〔2018〕15号),把宪法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工作,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青少年宪法教育。

  一、系统设计宪法和法治教育课程

  一是完善中小学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等为重点,有机结合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整体规划设计中小学法治知识内容和要求。在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中,进一步强化法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宪法法律教育方面,小学重点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识,初中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等;高中加深对宪法的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明晰宪法原则,深入理解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认知,加深对重要法治原则的理解等。

  二是修订中小学课程标准。2017年教育部修订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法治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意识。在必修课程部分,设置了“政治与法治”模块,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三是强化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2017年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专门推荐了“走进立法、司法机关”“做普法志愿者”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强化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二、统编教材增强宪法和法治教育

  2016年,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德育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017年9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在全国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投入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机融入法治知识,注重培养法治意识,把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以宪法精神为主线,从学生生活出发,将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

  小学法治专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维护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过身份的获得、国籍的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介绍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引导学生认识权力受到制约与监督;四是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后,教育部组织有关编写出版单位,及时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相关教材,切实将宪法内容和精神落实到课程教材中。

  三、提高法治教育教师水平

  一是将法治知识纳入教师培养相关标准之中。201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2〕1号)等,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标准体系。通过推动落实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升了师范生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能力。

  二是加大法治教育教师培训力度。2015年起,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启动法治教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三年来共培训近1500余名法治教育骨干教师,为各地开展教师法治培训培养“种子”教师。同时,要求各地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时,将法治教育作为全体参训教师的必修内容。

  四、下一步工作

  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颁布后,教育部正在组织编写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我们将在编写中继续深入研究,对学生加强宪法和法律教育,增强学生宪法意识。

  教育部将结合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的需要,贯彻落实《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要求,制订教师法治培训大纲,落实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继续将法治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国培计划”项目中,将宪法和法治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等相关专业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开展法治教育的能力与水平,规范宪法课程教学。

  此外,教育部将联合司法部推动宪法元素融入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基地,指导各地建设青少年宪法教育场馆、公园、广场,推动宪法法律内容融入入学仪式、开学毕业典礼、成人仪式等活动,广泛开展宪法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晨读等活动,通过庄严仪式和日常学习,强化青少年尊崇宪法的意识。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