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6376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277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让红色精神在青少年中更加有效传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以红色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

  一、系统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

  1.在中小学学科课程教材中强化相关教育。重点在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课程中强化红色精神教育。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有关影视片、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等,《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五年级在“中国有了共产党”等课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包括《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等70多篇课文体现了红色精神教育,彰显了革命英雄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初中历史课程加强中国近代历史和党史教育,设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等专题。2017年修订印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系统设计革命传统作品学习任务群,必修要求所有学生学习革命传统作品, 推荐了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专门设置选择性必修“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要求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必修。此外,设置“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选修学习任务群,供有深入学习愿望的学生学习。

  2.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17年研制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了革命传统教育相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考察探究、体验操作等方式,深入理解红色精神内涵,从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如在1-2年级推荐了“红领巾心向党”,3-6年级推荐了“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场所”“少年团校”,10-12年级“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走进社会实践基地”“业余党校”等主题。

  3.鼓励地方、学校结合实际开设特色课程。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还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开设相关特色课程。近年来,各地和学校根据实际组织开发并实施有关红色精神教育的地方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中小学生进行红色精神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北京80中开设“党史题材电影的赏析课”、党的知识系列讲座等;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与江津中学共同开发了《中共江津地方史》《江津革命烈士人物志》《红色基因代代传》等课程。

  今年,教育部将启动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课程中相关教育内容要求。

  二、组织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统一使用中央马工程统编教材。教育部指导首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硏修基地组织编写一套教学案例集,将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和生动案例作为教学辅助资料,用于思政课教学。根据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指导有关单位定期编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以纸质和微信公众号两种形式供思政课教师免费参阅,目前受众已超过30万人次。以统编教材为基础,组织专家编写与统编教材配套的辅教辅学读本目前已出版14种,覆盖本专科各门思政课必修课,累计发行量超过47万册。大力加强思政课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鼓励地方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编写思政课教学辅助资料,江西、福建、重庆等省市组织编写体现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的读本,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017年教育部举办全国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展”“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思政课微电影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夏令营”等四项思政课学习成果展示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全国大学生参与踊跃,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

  三、开展丰富的大中小学实践教育活动

  积极引导各地各校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资源,开辟第二课堂,以多种形式,建立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使其成为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弘扬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2018年,教育部先后开展了“寻访红色足迹”“英雄在我心中”等“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加深对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感悟,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宣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阅读英雄革命家书,走访革命后代,举行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引导学生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传承和弘扬无私无畏、精忠报国的英雄精神。

  深入落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分、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择优支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统筹研究”等,改进教学,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依托12个全国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每年暑期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地感受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生动实践,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说服力。

  除此之外,教育部还要求各地各校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红色精神教育。如开展主题校(班)会、团(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歌咏比赛活动。

  今后,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精神教育,增强红色精神教育的实效性,使红色精神在广大中小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0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