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2398号(教育类229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201号

  您提出的《关于把性教育纳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提案》收悉,经商中国社科院,现答复如下:

  加强中小学生性教育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在教育管理、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培训等方面多管齐下,进行了系统的设计。

  一、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完善性教育内容并编入相应教材

  性教育是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08年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2003年印发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纲要》都将性教育纳入健康教育框架,要求中小学每学期都应安排6-7个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并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认知规律,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了性教育阶段性学习目标和内容。此外,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还对实施途径与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

  考虑到性教育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相关教育要求更有利于保障教育效果。为此,将性教育内容与要求纳入科学、生物、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等中小学必修课程。一是将生理卫生知识纳入生物课程。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专门安排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内容,要求学生借助模型、挂图、影像资料等学习“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概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的过程”“描述胚胎发育的过程”,并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禁止近亲结婚等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性教育实效性。二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增强应对青春期心理变化能力。小学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初中要求学生“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保护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针对学生进入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特点,要求学生“学会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合法、安全的“行为后果体验”活动,使学生感受“对自己行为负责”这一意识的重要性,并增强行为控制能力。三是体育课程引导学生应对青春期生理变化。要求5-6年级学生 “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保健常识。如知道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及其意义,青春期个人卫生知识”;要求初中生“知道青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了解异性交往的原则,学会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

  此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还预留出一定比例的课时,地方和学校可根据需要开发适合的课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中小学据此专门开设了性教育方面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教育部还以预防艾滋病教育为重点推进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一是编制系列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12册,其中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有关内容34课;二是开发了28讲“学校健康教育微课程”内容涵盖性健康、生殖健康及性保护等专题,通过情景动画形式向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三是支持鼓励各地通过开展专题教育、黑板报、广播、电视、展板等多种形式落实中学生性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内容。

  今年,教育部将启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将进一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育人特点,系统设计各学科性教育内容和学习要求。

  二、加强性教育相关师资培养培训工作

  1.加强性教育相关师资培训。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规定,要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针对中学生青春期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教育部在“国培计划”中,专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开展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健康专业知识培训。2010年以来,“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共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4000余名,引领带动地方开展心理健康教师培训。

  2.探索设置专职教师岗位。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2001年印发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规定,中小学在核定的人员编制范围内,按照职位分类、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合理配备教职工。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2009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再次提出,省级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今后,教育部将在“国培计划”等项目中,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力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支持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在生物、心理等专业师范生的课程中强化性科学教育的内容,提升广大师范生性科学教育素养。教育部将配合中央编办和财政部开展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研制工作,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探索设置专职教师岗位。

  三、建立性教育监测评估机制,纳入督导评估范畴

  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将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包括“体育与健康”在内的国家规定课程作为学校督导评估重要内容;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中也特别强调要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行重点考察,并要求各地建立3-5年一轮的定期督导评估制度。今后,我部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学校性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督导评估,推动将性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参考监测结果改进学校性教育工作。

  四、加大性教育研究力度培养研究人才

  教育部重视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在内的健康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支持相关高校深入开展研究,取得一批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健康教育研究水平,为提高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一是立项健康教育类科研项目,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科研项目中,设立社会学、心理学等申报学科,鼓励专家学者积极申报,不断提升健康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二是依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搭建健康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每年资助建设经费,通过基地建设凝聚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开展系统研究和协同创新,提高了研究能力,培养了专业人才。

  今后,教育部将根据中央有关要求,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任务,不断加强中小学生性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

教   育   部

2018年9月28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