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8〕第202号
您提出的《关于增加基础教育内容适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教育部采取多方面措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在中小学阶段融入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加强编程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一、推动人工智能、编程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开展相关学习。2017年9月,教育部研制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3至9年级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设计了25个主题活动,推荐学生学习,如“智能大脑——走进单片机的世界”“‘创客’空间”“趣味编程入门”“程序世界中的多彩花园”“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走进程序世界”等,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等,认识人工智能技术,“激发创新精神”“主动参与创新实践”。其中,突出了编程学习的有关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熟悉程序设计语言的用法,尝试编写、调试程序”。
普通高中专门设置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2017年底修订印发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均将人工智能、编程学习纳入其中。信息技术课程强化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宗旨,通过提供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学会运用计算思维识别与分析问题,抽象、建模与设计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必修“数据与计算”模块,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巨大进步和应用潜力,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专门设置了“人工智能初步”选择性必修模块,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概念,能描述典型人工智能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亲历设计与实现简单智能系统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增强利用智能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责任感”。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智能控制的特点”,在选择性必修设置“现代家政技术”“职能家居应用设计”“产品三维设计与制造”等模块,引导学生了解智能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等。此外,普通高中课程在学习方式上也强调了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利用。
今年,教育部将启动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将进一步系统研究人工智能、编程等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的方案。
二、人工智能服务学生学习
一是培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交互性、真实性的学习活动中。二是不断加强与校外科技场馆的联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开发建设适用于我国青少年及科技教师的优质信息技术活动资源,特别是为农村学生参与活动提供更多渠道和平台。今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将面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和校外科技教育场所择优遴选1000个基层机构作为2018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推广示范单位”,运用配发的编程课程和资源包等组织教师及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编程教育和人工智能科普活动,让更多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与发达地区获得同样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带动更多的中小学校和校外科技场所关注和参与编程和智能设计,推动相关知识技能的普及。
三、依托高校加强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教育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于2018年4月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将开展普及教育纳入《计划》的重点任务布局,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支持高校教师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及相关研究工作;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中设置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培养教师实施智能教育能力。2018年4月,教育部启动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特别强调推动教师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今后,将通过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等,推动师范院校提高编程教育相关专业的师资培养质量,同时,继续实施“国培计划”,进一步加强编程教育师资培训,支持中小学编程教育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中央有关要求,一是加强中小学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在人员编制、设施配备等方面重点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二是加强和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人工智能实践学习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学校真正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