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1783号(教育类183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301号

  您提出的《关于让更多‘红色基因’走进青少年教材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并作为教育教学重点内容,系统融入中小学德育工作和课程教材体系。

  一、在相关政策和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强调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015年,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基一〔2015〕5号),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明确提出“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等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教育的要求。2017年8月,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2011年,教育部修订了义务教育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对落实革命传统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二、在统编三科教材中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内容

  2017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始在全国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投入使用。三科教材突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让孩子们勿忘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

  语文教材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原则,通过精选文章来体现和落实革命传统教育。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小学约40篇,初中30多篇。其中既有讴歌革命领袖的典范文章,如《为人民服务》《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军神》《清贫》《囚歌》等;也有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的内容,如《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以及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名著。此外还统筹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大量选编古代经典作品,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不断激发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如选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经典名篇名句,弘扬自强进取、刚正不屈、爱国敬业、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等中华传统美德。

  历史教材专门有2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胜利14年的史实,强调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此外,还有对杨靖宇、赵登禹、张自忠、左权、黄继光和邱少云等英雄烈士的专门介绍。

  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革命事件、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三、在中小学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指导各地各校围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红色文化主题,在橱窗、墙壁、走廊、楼道等处悬挂条幅、张贴标语,打造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景观;利用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精心设计主题党、团日活动,通过演讲诵读、诗歌创作、书画征文、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2016年,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的《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线,通过长征老兵讲述,深入开展革命传统、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培养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持续开展“圆梦蒲公英”“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等系列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其中,“寻访红色足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各地结合春(秋)游、研学旅行、团队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夏(冬)令营等,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参观访问。2014年,印发《关于开展烈士纪念日纪念活动的通知》(教党〔2014〕33号),要求在烈士纪念日当天,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当地公祭烈士活动,深切缅怀烈士的不朽功绩,永远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2017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名单,其中包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陕西延安中央社会部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场所,寻访红色足迹,继承先烈遗志,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您的相关建议,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更好地形成长效机制,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18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