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097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字〔2019〕85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大国工匠事迹材料纳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国家统编的中小学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的体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一、统编三科课程教材中大国工匠事迹和工匠精神的有关内容

  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了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在内容选取上采用多样的呈现方式对“敬业”进行介绍,力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如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中介绍了屠呦呦及青蒿素的发明,同时还介绍了都江堰和赵州桥等古代能工巧匠的创造。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活动园”栏目中介绍了王进喜、李四光、邓稼先的事迹。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介绍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的创新。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选入《鲁班造锯》,三年级下册选入《赵州桥》,五年级下册选入《刷子李》。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选入《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通过王选的演讲实录,介绍他研制激光照排技术奋斗的经历、体会。九年级上册选入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分两目“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详细介绍了我国原子弹、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技术、青蒿素药物等科技成果的研制,并介绍了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目前正在统编的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通过介绍劳动先进典型及英雄模范人物,进一步强化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中全面体现大国工匠精神教育要求

  即将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标准,特别注重职业教育特色,有机融入职业道德、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之一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素养的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内容要求“1.1理解社会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客观环境,领会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对个人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教学提示上要求“可采用搜集资料、在线访谈、观看‘大国工匠’专题片等方式,或与优秀模范人物对话,领悟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心,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2.2正确认识职业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直面困难和挫折,掌握抗挫折方法,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提高耐挫力”,教学提示以“为什么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为议题,探讨挫折教育的意义,增强抗挫折能力。可采访模范人物、大国工匠,了解他们的挫折经历及应对方式;可通过座谈、讨论等方式,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交流抗挫折的方法。“3.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奠定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教学提示以“大国工匠是如何炼成的”为议题,探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可观看《大国工匠》专题片,了解大国工匠的感人事迹,感悟高技能人才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可结合“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理解践行工匠精神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专注认真、精益求精的品质,自觉成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拓宽产业文化视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语文课程在“职业模块”中设立专题“工匠精神作品研读”,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作品,领悟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精神特质和人格魅力,认识人文素养对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加深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增强职业意识,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理解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典型人物的作品,如传记、回忆录、新闻等”“在文本阅读中,领悟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理解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劳模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教学提示上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风貌,领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拓展模块”设立专题“古代科技著述选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古代典范科技著述,了解古代传统制作的精湛技艺,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实践智慧,学习古代工匠的创新精神,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有自豪感;通过让学生选读古代科技著述如《齐民要术》《水经注》《梦溪笔谈》《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有关内容,了解古代先民的发现创新、发明创造,对古代工匠产生礼敬之心。

  历史课程在基础模块“中国历史”设立“精湛的传统工艺”专题,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著名工匠、经典工艺和有代表性的工艺精品,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探讨其现实意义”,在拓展模块“古代社会与工匠培养”中设立“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主要让学生学习古今中外著名工匠的生平事迹、主要成就,著名工匠身上蕴含的工匠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在技艺传承、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要求学生学习“中国著名工匠”“世界著名工匠”两个专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主要行业的著名工匠及其事迹,知道他们生活的时代及主要成就,认识工匠精神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现的工匠精神;了解世界著名工匠及其成就,探讨工匠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教学方面要求引导学生学习著名工匠事迹,传承工匠精神,通过设计主题活动如北京故宫的设计者蒯祥等,让学生领会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并结合自身专业认识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统一组织编写中等职业学校三科教材,落实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9年8月19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