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字〔2019〕179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小学中学课程中增加生活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中小学生家庭礼仪教育和生活实践能力培养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2016年,教育部委托有关专业机构研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阶段性成果,将培养学生自尊自律、文明礼貌、孝亲敬长,珍爱生命,具有健全人格、学会自我管理等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据此,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衣食住行、交通安全等生活常识和家庭礼仪、孝悌文化教育等内容。
首先,关于生活常识教育方面。1-2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食物安全与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等;统编语文教材6年级学习“五谷”,即稻、麦、黍、菽、稷,4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探究服装、家用电器、玩具等常见生活用品的制造过程,进而认识到丰富的物产和生活用品来自人的辛勤劳作,让学生在掌握生活常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或突发事件(如火灾等)发生时主动规避危险的知识和方法等。
其次,关于家庭礼仪、孝悌文化教育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等六大生活领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螺旋上升地编排有关学习内容,弘扬优秀家风,传承孝悌传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孝亲敬老、友爱朋友等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1-4年级先后进行“我爱我家”“团团圆圆过中秋”“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为父母分担”等内容学习,使学生能够“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初中要求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试‘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等。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学生背诵《游子吟》,7-9年级背诵《木兰辞》等反映孝悌文化的中国优秀古诗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包括家庭美德在内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此外,注重加强学生实践体认教育。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活能力,进而增强价值体认,树立责任担当。为此,分学段推荐了主题活动,如3-6年级 “生活中的小窍门”“家务劳动我能行”“学做简单的家常餐”“安全使用与维护家用电器”“我是尊老敬老好少年”等,7-9年级“走进敬老院”“农事季节我帮忙”等。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19年9月1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