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047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字〔2019〕248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将环保教育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和共青团中央,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贯穿国民教育各阶段的环保教育课程体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教育,2003年专门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2003〕16号)《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2003〕3号),系统设计了中小学课程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明确了课程目标、学习内容要求等。职业院校重点强化了德育制度建设,普通高校重点加强生态文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2016年,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百余位专家学者研究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阶段性成果,落实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6-2020年)》(〔2016〕38号),将“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作为责任担当这一素养的重要表现。

  1.将环保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科学、生物学等课程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如道德与法治课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开展环境保护法治教育,统编教材小学、初中多处专题开展环保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展开相关议题讨论,引发学生环境保护的理性思考,树立法治观念。小学科学、初高中地理等课程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向学生传递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八年级等都安排学习相关文章,还推荐学生阅读《寂静的春天》,让学生学写环保倡议书等。在学科学习基础上,2017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4号),开展“生活垃圾的研究”“我做环保宣传员”等实践活动。2019年,教育部启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修订,将进一步把环境保护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其中。

  2.推进职业院校的环保教育。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4〕14号)并提出“树立环保意识”这一德育目标,要求进行环境保护专题教育。这个基础上新研制并准备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中明确提出“列举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理解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另外还会同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开发、高职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下一步,将修改完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130号),将环境保护教育有关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包括资源环境类专业在内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8〕60号),增强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做好环境保护相关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修(制)订工作,规范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高等学校加强生态文明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一是加大相关本科专业布点。已设置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本科专业点共1085个。二是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教育部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生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发布了生态文明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突出产出导向。三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新工科建设。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建设,并组织开展了“面向新工科的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与平台构建”等10多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四是建设生态文明相关在线开放课程。组织建设了《生态学》《生态文明》等40余门相关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等平台上线使用。2017年、2018年共有《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环境污染事件与应急响应》等20余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五是支持建设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通过广泛交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生态文明课程体系等建设。2018年5月,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联盟在南开大学成立,150余所高校积极响应。

  二、深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共青团中央等积极落实职责,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中央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十九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及时准确解读政策法规,精心组织“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发展绿色生活”、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等系列主题宣传,取得了良好效果。共青团中央研究制定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指引,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具体指导;研发推广一批生态文明主题相关的歌曲、动漫、童谣、文学、微视频等文化产品;举办共青团“生态文明大讲堂”,组织高校环境专业青年师生等进行宣讲,引导青少年全面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生态环境部2018年联合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妇联共同开展为期三年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2018〕270号),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美丽中国。利用每年六五环境日,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会同教育部策划制作了宣传片《雾霾的形成与应对》,组织编写了《环境应知100问》等系列环境教育丛书、儿童环境科普系列连环画等,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升公众包括青少年学生生态文明素养。2018年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2017〕26号),要求学校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大力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各地围绕垃圾分类、生态安全、循环经济等多主题,利用科学调査、科技论文、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中小学生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学生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

  下一步,中央宣传部将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深入宣传《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12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8〕28号)等重要政策措施,及时报道有关方面出台的最新举措;及时报道有关地区推进环保教育的措施成效;中宣部、生态环境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将结合环境日、低碳日、地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动漫微视频、公益广告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倡导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增强环保意识。

  三、大力开展青少年绿色环保教育实践活动

  2014年、2015年、2017年,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14〕4号)《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2015〕5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17〕8号),要求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会同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部门,开展绿色回收进校园、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物品循环利用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围绕河湖保护、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进行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此外,组织开展环保主题团队日、环保科技创新等活动,聚焦生态环保主题,开展主题短剧、演讲比赛、手抄报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各地各校广泛采取讲故事、知识竞赛、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

  四、大力推进环境教育校外实践场所建设

  教育部、生态环境部陆续建成两批130家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分两批公布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场所保障。各地依托现有环保科展馆、垃圾焚烧厂、环卫集团、污水处理厂等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持续认真履职,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政策指导、舆论宣传,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19年10月9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