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9〕第36号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开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中小学课程方案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印发后,教育部以《指导纲要》的学习贯彻为契机,加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教研指导。
1.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牵头负责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指导。依托《指导纲要》研制组成员,成立了专家团队,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指导。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对接研究,指导各地初中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写实记录,作为高中阶段学生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在高中阶段,将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评价维度细化为参加党团活动、社会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军训、参观考察等评价要点,由学生实时做记录,学校教师审核把关,实现评价信息化、网络化,为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高校选拔录取新生提供参考。
2.加强专任教师和教研员的培训。目前全国形成了专职与兼职并存、以兼职为主,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其他人员协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格局,各省(区、市)配备了专兼职教研员,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指导。2018年4月,举办了《指导纲要》国家级专题培训,各省(区、市)基教部门负责人、教研人员等参加了学习培训。部分省(区、市)还举行了省级培训,努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指导各地研发配套资源包,黑龙江、河南、重庆、新疆等地搭建了覆盖中小学所有学段的课程资源框架体系,组织编写了相关地方教材。加强校内相关硬件和软件建设,积极拓展校外社会资源。2017年和2018年,先后分两批遴选了622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并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基地(营地)建设,开发课程和研学路线,组织实践体验课程培训等,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4.依靠有关专业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2018年组织开展第二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活动,对《乡土化、项目化、常态化:一所山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江西省安吉县熬成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承担)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力度。一是推动建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委员会,吸纳各方面专业人士参加,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术研讨、实践指导、课程资源库建设等,在国家层面搭建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和交流平台。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强化劳动教育,推动学工学农、公益劳动、职业体验等劳动实践的开展,并在课程开设、师资队伍、基地建设等环节加大支持力度。三是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等工作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纳入其中,提高课程开设率和综合育人质量。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教育部
2019年9月1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