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062号建议的答复

教材建议〔2020〕27号

  您提出的“关于把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规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议”收悉,经商公安部,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将其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会同公安部等部门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多渠道提高中小学生防范交通事故和面临交通事故应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一、中小学相关课程明确交通安全教育要求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有机融入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要求。

  1.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遵法守法意识。如:小学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等;小学3-6年级要求学生“了解本地区交通状况,知道有关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等,教材中安排了《安全记心上》《生活离不开规则》《认识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小学、初中专门安排一学期,开展法治教育,交通法规教育是其中重点内容之一。如小学教材中《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我们受特殊保护》等课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及条款,引导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政治与法治”必修模块,要求学生通过了解政府关于交通管理等规定和举措,树立包括遵守交通规则在内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在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意识等。

  2.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着重提升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如,小学1-2年级要求学生“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乘汽车时系安全带,头、手不伸出窗外”等;小学5-6年级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初中7-9年级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车以及特殊气候(如下雨、下雪、大雾等)条件下注意安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了“家乡交通问题研究”“交通秩序我维护”等主题活动,引导学校组织开展实践性、体验性活动,强化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治教育,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二、丰富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的形式及内容

  借助图书、视频、平台、基地等资源多渠道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不断丰富交通安全教育形式及内容。

  1.指导各地广泛利用安全教育图书和视频资源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云平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开展交通安全法规教育活动。

  2.设立交通安全基地,强化交通安全常识。2009年以来,公安部会同科技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实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设立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专项课题,研发了一系列以互动体验为主的新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系统和装备。结合课题推广要求,各地已建设交通安全游戏体验基地、儿童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安全驾驶模拟训练教育基地和事故案例3D警示教育基地等200余个,切实增强了交通安全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教育部结合“12·2”交通安全日等组织开展主题安全教育活动。由教育部命名的上海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包括了轨道交通安全实训馆、道路交通安全实训馆等场馆。指导各地选聘优秀警察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组织开展学生包括交通法规知识在内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安全防范指导等工作。2019-2020年,联合湖南卫视制作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专题节目,指导各地各校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三、多部门联动加强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近年来,教育部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部署,带动全社会共同守护学生交通安全。

  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要求中小学校每年至少要开展1次应急疏散演练。教育部指导各地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深化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提升安全教育水平和中小学生安全素养,切实加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预防溺水、防灾减灾等教育。每年暑期前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各校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专门的交通安全等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引导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教育部还会同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的通知》,针对交通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部署。

  公安部指导各地开展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维护校车通行安全,守护平安上学路。同时,带动全社会共同守护学生交通安全。2016年以来,倡导成立“道路交通安全公益联盟”,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学生交通安全等工作。组织公益联盟成员单位结合未成年人认知热点,策划、制作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交通安全“魔法箱”“魔法盒”及VR体验等资料,共同打造“安全童行”“被看见才安全”等儿童安全公益品牌项目,并向中西部农村小学、幼儿园赠送小黄帽、反光书包等交通安全宣传品;编制《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指导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志愿服务工作开展。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继续加强协调和联动,整合资源,丰富交通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持续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切实增强教育效果。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8月31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