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议〔2020〕119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教育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安排了专门的健康教育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学科特点,在道德与法治、生物学、化学等课程中安排融入相关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一、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相关课程安排了健康教育内容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健康教育主要内容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占九年总课时的10-11%,达到1000课时,属于世界上体育与健康课时占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同时组织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监测,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充分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按方案要求开齐开足。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要求。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道德与法治、生物学、化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安排融入健康教育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强调“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在初中阶段强调“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要求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
生物学课程在初中阶段专门设置“健康地生活”主题,安排了“健康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健康地度过青春期”“传染病和免疫”“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医药常识”“关注食品安全”等内容。
化学课程在初中阶段也要求学生“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等内容。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荐相关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了“零食(或饮料)与健康”“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等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资料收集、交流讨论和展示分享等,增强健康的饮食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
此外,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还留有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根据需要安排课程内容,有些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发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等特色课程,增强育人效果。
二、下一阶段推进健康教育的主要考虑
2019年初,教育部组织启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已完成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等工作,下一阶段将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稿高度关注健康教育,要求学生“自理自立,热爱劳动,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强身健体,健全人格,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适合自身的运动技能,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抗挫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树立生命安全与健康意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树立公共卫生意识与生态文明观念” 。
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系统设计,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在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科学、生物学、化学,以及综合实践、劳动、信息技术、地理等学科课程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安排融入健康教育内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拟设置包括生命安全在内健康教育独立模块,道德与法治、科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课程也要确保相关内容要求得到落实,帮助健康教育更好地落地。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