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议〔2020〕121号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劳动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努力让劳动教育“香”起来、“亮”起来。
一、明确课程设置,强化政策指导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组织研制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作为《意见》配套文件,重点解决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了劳动教育的性质、理念和具体目标,明确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时内容安排、实施方式进行规定。近期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独立设置劳动课,要求学生完成6学分必修内容。下一步将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时,明确劳动课设置,对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等进一步提出指导性建议。
二、强化师资保障,提高育人水平
《纲要》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有机结合,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同时指出,要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课教师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激励机制,将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纳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评奖范围。近年来,“国培计划”将劳动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培训课程中,为中小学劳动课教学培育了一批“种子”教师。在今后的“国培计划”等项目开展时,将考虑开展劳动教师专题培训,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示范引领。
此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主要根据国家开设课程设置。关于出台劳动教育教师资格考试、认证制度的问题,将高度关注,适时考虑在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中增加劳动科目,推动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三、搭建实践平台,突出实践育人
《纲要》规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结合当地劳动教育教学实际,明确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编写要求,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需求;鼓励学校、学术团体、专业机构等收集、整理、研发劳动教育相关影视资料、数字资源等,形成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与使用。同时,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等主题教育活动,召开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全国设立多个劳动教育实验单位,树立劳动教育典型,发挥榜样激励作用,积极指导各地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研究您的建议,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实施过程指导,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作用。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教育部
2020年9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