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10号(教育类352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材提案〔2020〕21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航海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交通运输部,现答复如下:

  我国是海洋大国,也是航海大国,教育部高度重视航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海洋意识和航海精神,有效推广航海文化。

  一、发挥课程核心育人作用系统开展航海教育

  1.在地理、历史、科学等学科课程中明确教育要求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以地理、历史、科学等为重点,整体设计、有机融入航海教育内容,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例如:小学科学课程设置“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要求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产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初中地理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初中历史要求“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普通高中地理继续强化海洋知识学习,包括必修课程要求“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选择性必修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此外,还设置“海洋地理”选修课程,供有条件的学校、有兴趣的学生选择。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要求“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选择性必修要求“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等。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学生实践体验

  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推荐了“关注中国领土争端”等航海教育主题,引导学生“结合时事,收集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地域,如钓鱼岛、南海诸岛等的历史,认识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二、利用主题活动进行航海教育

  教育部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如“圆梦蒲公英”等,要求各地依托科技馆、博物馆、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加强航海知识科普宣传,推进中小学生航海教育。指导地方结合地域特色,开展航海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等。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命名中国海军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20多所航海主题场馆,为各地中小学开展航海教育提供重要依托。

  自2013年起,交通运输部与教育部每年联合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走进校园送安全,面对面讲授安全知识,赠送救生衣和专用教材,培训教师,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活动;组织师生参观海事巡逻船艇、船舶交通管理中心,观摩海上应急演练;走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借助航海博物馆、公益救援中心、公益短信平台、红十字会等各种社会资源开展水上安全教育。

  三、深入推进航海教育研究

  2019年12月22日,中国航海学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京召开“青少年航海教育研讨会”,商讨加强青少年航海教育的意义、思路、举措等。会议宣布成立了青少年航海教育指导委员会,推动青少年航海教育。另外,各级海事管理机构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推动创建海事学校,通过海上救生常识、航海知识、海洋国土安全意识的传播,增进青少年对海洋、海权、海上安全的了解,切实使青少年与海事紧密相连,将海洋意识与教育充分融合,共建成58家少年海事学校,78个“水上安全实践基地”,1057个“流动海事课堂”,组织编写400余份教育读本、宣传册、视频,发放15万册宣传材料,受到少年海事学校师生的喜爱和社会的肯定。

  下一步,教育部将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中进一步强化海洋教育。交通运输部将利用中国航海日等重大航海活动契机,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航海教育和航海文化建设的氛围。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28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