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提案〔2020〕68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社会开展“风险”教育的提案》收悉,现就涉及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学生风险教育,在大中小学教育体系中融入了自然灾害风险、生态环境风险、公共安全风险、生物安全风险等教育内容。
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学、地理、化学等学科课程教材中明确教育要求。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分年段各有侧重,开展风险教育。低年级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户外安全等,知道遇到危险时求助的基本方法;中年级引导学生关注人际交往和网络交往中的潜在风险,学会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高年级提醒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提高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风险教育涉及互联网使用、爱护身体、处理集体中的冲突、做守法公民、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维护祖国统一、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自主创业等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通过正文阐述、活动引导、材料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提高认识风险的水平,锻炼承受风险的心理能力。
初中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模拟练习人工呼吸或止血包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基本掌握溺水的应急处理方法”,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还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安全避险的知识与方法,如拥挤、暴恐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和急救常识”等。
在高等教育中,增设风险教育相关专业布点。依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育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应急管理领域相关专业,大力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安全防范工程、核生化消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相关专业。教育部积极开展相关领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组织建设了《安全防范技术应用》《风险管理》《灾害应急与救援》《人生风险与社会保障》《卫生应急管理方略》《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理训练》《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等百余门与风险教育相关的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开放课程平台上线使用。课程可供高校学生和社会大众在线学习,推动了相关课程建设和风险防控知识普及。
教育部先后印发《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等,每年暑期前还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和学校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各地和学校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12·2”全国安全交通日等,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灾难防护教育活动。从2015年起,每年联合湖南卫视制作公共场所安全、防火灭火、道路安全、水域安全、急救知识等安全教育专题节目,指导各地各校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目前,教育部正在编制《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6个领域提出教育要求,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生态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核安全所面临的挑战”等,树立牢固的国家安全以及生命安全意识。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