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议〔2020〕77号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课程中设置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树立文化自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教育,将中医药文化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有机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教材之中。
一、道德与法治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材详细介绍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如,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中介绍,“我国的中医药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它独特的医学理论、诊疗方法和丰富的中草药,为无数人解除病痛。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同”。教材中还提到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医学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呈现了针灸、推拿、拔火罐插图。另外,教材“阅读角”介绍了草本植物青蒿素的药效和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提到李时珍撰写了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少年的担当”配有中方工作人员向参加第十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的嘉宾介绍中医文化的现场活动照片。
二、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选取多篇反映中医药文化的文章。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我爱阅读”选取文章《李时珍》,详细介绍了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学习中医药,编写药物书《本草纲目》的故事;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部分介绍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四年级上册第27课“扁鹊治病”,介绍了名医扁鹊的高超医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选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学的贡献。
三、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注重呈现中医药相关的科技文化成就。如,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课介绍了张仲景和华佗的医药成就;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课介绍了李时珍与其《本草纲目》等内容,教材中提到,“《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草纲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四、生物教材
生物教材注重呈现中医药相关的医学健康知识。如,初中生物教材中介绍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介绍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蝎、蜈蚣、蝉蜕、鳖甲等可入药;介绍宋朝真宗时期,我国就已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教材还让学生分辨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介绍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等。
五、体育教材
体育教材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掌握包括中医药知识在内的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对中华民族的养生健身理论进行了介绍,强调中华民族依据这些理论构建的养生健身体系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教材中提到,我国传统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依靠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人体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联系的,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护内环境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主张“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注重整体性和防衰保健。教材还图文并茂地介绍“太极拳八法五步”“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等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并引导学生将之应用于终身体育锻炼和保健。
下一步,教育部将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组织义务教育各学科教材修订工作,在教材修订过程中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1月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