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议〔2021〕330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中普及日常手语教育的建议”收悉,经商中国残联,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促进听力残疾人与健全人的交流沟通是有创见的,建议中提到的广东茂名市社会福利中心与茂名市东街小学联合开展手语融合教育试点也是有价值的。手语是听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语言,手语的规范和推广使用涉及听力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在中小学校普及日常手语,对于听力残疾人与他人进行无障碍交流,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手语规范和推广使用工作。《残疾人教育条例》规定,组织和扶持盲文、手语的研究和应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将手语和盲文纳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总体安排。《国家语言文字“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文字需求,把手语盲文规范化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目前各地听力残疾人使用的手语的差异大、未形成通用手语的现状,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组织实施《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依托特教院校、聋人协会和专业机构等,培训了一批熟练掌握国家通用手语的骨干队伍,在全国范围内以特教学校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听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便利。
考虑到我国地方手语仍然较多,全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手语;社会各界对是否有必要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进行手语教学,还存在分歧;我国目前手语融入义务教育学校的试点不多、不充分,手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开设手语课程,编写统一教材的时机还不够成熟,现有中小学课程教材更多地强调反映平等、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考察本地区的公益设施和福利机构。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关爱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事例”。目前国家还没有专供义务教育学校使用的手语教材,有的教材只是渗透了手语内容,如人教版《音乐》(六下)教科书要求学生结合歌唱《感恩的心》,初步了解简单的手语。
下一步,我们将委托有关专业机构就义务教育手语教学定位、路径、方式等进行专题调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开展手语融合教育试点。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加大国家通用手语的培训力度,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在特教院校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推广使用,进一步为听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1年9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