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5186号建议的答复

教材建议〔2022〕210号

  您提出的“关于将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知识和生存技能纳入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建议”收悉,经商应急管理部,现答复如下:

  国家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已将应急生存教育相关内容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1.加强系统设计。2021年10月,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确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其中,以“安全应急与避险”领域为重点提出了安全教育相关内容进课程教材要求及学科落实建议。《指南》专门设置了“应急常识与急救技能”要点,突出强调要立足日常生活情境,覆盖居家、校园及其他公共场所,引导儿童青少年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掌握应急常识和急救技能,提升危险预判、紧急避险、求生逃生等自救和他救技能,培养应急救护能力。

  2020年5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对安全宣传进学校作出专门部署,明确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强调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保障师资、教育资源、时间、场地;推动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共建协作,普及生活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能应急懂避险、能自救会互救。同时,应急管理部会同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见》,会同中国科协等13个部门将应急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均对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学校作出安排部署。

  2.有机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2022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地理、体育与健康、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劳动等课程中有机融入了应急生存教育相关内容。各相关课程应急生存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二是了解大雾、灰霾、冰雹、道路结冰、台风、雷暴、洪灾、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掌握安全防护技能,积极参加紧急演练;三是掌握预防拥挤、踩踏事故、触电、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常用办法,掌握在事故灾难发生时自我保护、避险逃生、自救与求救的基本方法及技能。比如,地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生物学课程通过“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帮助学生学习医药与急救等知识。

  教材方面,以统编《道德与法治》为例,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8课“安全记心上”,描述了发生火灾时,如何自我保护、求救和避难逃生;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提升防灾避险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并通过绘制校园逃生图,让学生懂得根据逃生图进行紧急撤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特别设计了“探究与分享”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发生火灾、交通事故、地震三种常见的灾难时自救自护的方法,等等。

  3.开展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指导各地各校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等相关要求,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学段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应急生存教育,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应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指导各地各校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现场教学、互动交流、情景模拟、制作动漫画、播放音视频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体验性。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立“生命与安全”专题,围绕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提供有关安全防护教育资源,引导中小学生了解掌握各类应急救护知识和紧急情况下的生存技能。

  应急管理部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应急生存教育主题活动,着力提升中小学生安全防范、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知识技能。一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具有一定规模的,集宣传教育、展览体验、演练实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应急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示范基地。二是运用中国应急信息网、“科普中国”网、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等,指导各地加强与教育、科技等部门合作,联合开展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校园安全公开课、千校万剧、“小手拉大手”家校共建等活动。三是结合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组织中小学生参与虚拟灭火、模拟报警、模拟地震、VR自然灾害逃生等寓教于乐的现场体验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下一步,教育部将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培训和实施指导,广泛开展各类应急生存主题教育活动;会同应急管理部等有关部门,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方式方法,规范实施路径,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科学的应急生存教育。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部

2022年8月17日

来源:教育部收藏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