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688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6〕第201号

  您提出的“关于对公办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5年,您提出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459号《关于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建议》,我们将教育部治理有偿补课的工作向您作了比较详细的汇报。一年来,教育部继续采取措施,进一步推进有偿补课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督促各地制订本省(区、市)治理有偿补课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处理办法

  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教师〔2015〕5号)明确提出,各级教育部门是治理有偿补课的责任主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求各省(区、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标本兼治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细化的违规处理办法。2016年6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2016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教办〔2016〕4号),指出要继续深化中小学有偿补课问题治理,再次督促各省(区、市)制订并向教育部报送本省(区、市)治理有偿补课工作方案和具体办法。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要求,目前,已有30个省份出台本省(区、市)治理有偿补课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处理办法,或在相关文件中明确相关要求。有偿补课治理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二、开展专项督查,强化监督力度

  《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指出,教育部将把治理有偿补课纳入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开展自查。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6〕14号)指出,教育部决定将从7月中旬开始,展开为期3个月的中小学有偿补课等问题自查工作。从10月下旬起,教育部将组建督察组,选取部分省份进行重点督促检查,并对督促情况进行反馈和汇报。自查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建章立制情况。各地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实施方案和处理规定的制订情况。二是开展专项治理与专项督查情况。开展专项治理的主要举措、突出成效、存在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方法,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三是日常监督与查处情况。监督方式、问题受理、案件查处以及责任督学督导工作等情况。四是宣传教育情况。开展严禁中小学校和教师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金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包括举措、反响和成效等。自查的工作要求:一是各地要以省(区、市)为单位,以自查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治理。要紧盯暑假、学生毕业、教师节及学校开学等重要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二是坚持以查促建、以查促改,边查边建、边查边改,通过全面自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责任督学日常监督工作机制,推进整改落实。三是落实领导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责任,确保自查实效,避免走过场。

  三、严格惩处,加大有偿补课查处力度

  教育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积极推动落实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文件要求,对有偿补课等违反师德的行为始终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持续保持高压态势。2015年,依法依规对群众反映的508件有偿补课信访举报件进行核查督办,对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等3起有偿补课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2016年,教育部继续加大有偿补课治理力度。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六起中小学有偿补课典型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对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六中学等6起有偿补课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同时,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要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对照检查、举一反三,切实落实好《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要求,端正教育观念,遵守师德规范,自觉抵制、严肃纠正有偿补课行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下一步,教育部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继续深化中小学校和教师有偿补课问题治理。一是拟在今年下半年召开包括治理有偿补课在内的全国师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交流各地治理有偿补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部署治理有偿补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有偿补课治理工作。二是突出治理重点,严肃执纪问责。重点查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出台后不收敛、不收手的顶风违纪行为,重点惩处课堂教学不用心、课下挣钱操碎心的害群之马,重点问责对治理工作阳奉阴违甚至为违规行为大开方便之门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和学校负责人,始终保持对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三是强化督促检查,推进整改落实。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专项督导、专案联查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有偿补课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加强日常监督、事前监督,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深入督促检查,拓宽了解情况的渠道,多听取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意见。四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免费学习辅导、假期义务值守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用爱心奉献,引领社会风尚。

  感谢您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0月12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