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91号(教育类064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6〕第66号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中小学教师政治素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有理想信念,强调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要求广大教师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2015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学校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全面阐释了教师政治素质的内涵,是广大教师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行动指南。

  二、多措并举,提高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决定着教师素质的优势、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职业活动的态度和教师工作的效益,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国家通过各项实际举措,不断推动提升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一)建章立制,作出明确规定

  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和载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推动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帮助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2016年6月29日,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16〕17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吸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意见》强调,要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中小学校党组织重要任务。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教职工增强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责任感。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1次教职工政治学习。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定期分析教职工思想动态,积极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2016年9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强调要持之以恒抓好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切实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使命,履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职责要求。加强师德宣传,深入开展向李保国、赵家和以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优秀教师的学习活动。

  (二)令行禁止,划定“师德红线”

  2013年9月,教育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建立健全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调要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各地各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舆情快速反应制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2014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师〔2014〕1号),划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十条禁令”,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者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应当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三)创新形式,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您提出“改变教师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十分符合当前师德教育和宣传的需要。《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教师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充分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教育部将敦促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师德宣传,师德监督、师德激励和师德考核评价,增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责任感。

  衷心感谢您对教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6年11月8日

收藏
(责任编辑:杨霞(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