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6609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370号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内地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男性教师比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是一个人习惯养成、道德涵养、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要路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难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肩负着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办好基础教育,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78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16万。教师配置得到较大改善,小学生师比分别比2012年降低了0.59、初中降低了1.18、高中降低了1.82。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其中,中小学教师中45岁(不含)以下分别占69.83%和 70.49%。教师素质大幅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有93.65%的小学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82.48%的初中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分别比2012年高出8.74和10.85个百分点。但是也正如代表所说,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不合理,中小学女教师比例偏高。

  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的原因,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观念变化、就业选择多元密不可分。近年来,教育部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优化教师队伍性别结构。

  一、提高地位和待遇。推进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育行业国有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已由2010年的3.98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7.75万元。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对农村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给予适当倾斜;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以下(含乡)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以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可高定1至2级。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对在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教师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核拨奖补资金112亿元,惠及130多万人,最高人均月补助标准达2000元。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并推动省、县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二、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一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目前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部完成改革后的首次评审工作。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首次设立了正高级职称,2016年共评出近3000人,打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对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构建大中小学国培体系,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3.5亿元,培训中小学教师超过900万人次。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共培训教师940余万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支持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

  三、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近年来,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探索招收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如,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实行免费招收培养幼儿男性师范生试点工作,每年招收300名男性幼儿师范生,旨在通过三到五年完成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1名以上男教师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3年实施两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定向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并免费培养100名男幼师。福建省于2014年开展免费小学和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实行免费教育、专项公开招聘、免试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招生等优惠政策助推师范男生培养,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湖南省于2016年起实施免费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

  教育部将认真研究您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政策举措,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同时,对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教师培养、招聘等环节采取针对性举措,努力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感谢您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29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