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7〕第386号
您提出的“关于中小学教育行风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加强教育行风建设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依法治教,健全组织体系,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深化专项治理,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重点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建立了覆盖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织体系。中央纪委设立了单独派驻的教育部纪检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省纪委派驻纪检组,全面履行监督责任。目前,派驻工作已经推进到市县级。2014年,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部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办法》,部直属单位均设立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并配备纪检干部,承担监督责任。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内部设置机关纪委、督导、人事、法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工作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各自工作范围内的教育行风治理和问题查处工作。
二是旗帜鲜明大力查处教育行业违规问题。教育部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开展专项治理。近五年来,教育部先后重拳治理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高校招生违规降分录取、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中小学有偿补课等系统性行业突出问题。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如,对2014年MBA考试哈尔滨理工大学考点作弊事件进行严肃查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包括校长、分管副校长在内的7名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员,撤销该校MBA专业学位授予权,从2015年起核减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并在教育系统进行通报批评。对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通许县高考替考事件,督促河南省进行严肃查处,确保一查到底、一个不漏,向社会通报查处结果。对2015年教师节发生的黑龙江省依兰县高中原教师冯某索礼谩骂学生事件,督促当地有关部门依法依纪查处,撤销冯某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并追究了包括县委主要领导在内的7名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和监督责任,实现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是建立了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师德制度体系。2014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高等学校所属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违规惩戒制度,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师十种禁行行为,严明了教师不得收受礼品礼金、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评价的宴请等“六条禁令”,提出了高校教师师德“红七条”。针对您提到的有偿补课问题,2015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列出了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六种严禁行为。每年在春季或秋季开学前,教育部都会对查处的教育乱收费、违规有偿补课等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不断释放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违规必究,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
二、关于加强对教师工作新闻报道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部将教育新闻舆论工作摆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局中来把握,加大对教育战线工作部署与指导,与媒体密切沟通,强化监管审查,全方位、立体式积极宣传报道教育行业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做强正面宣传,讲好教育故事,树好教师形象,传播正能量。一是联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署引导各级新闻出版广电媒体,通过设置重点栏目,在重要时段拿出版面,组织专栏,采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解读等方式进行重点宣传,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同时,为推动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教育事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教育“十三五”规划:培养结构调整、师德师风一票否决》等专题报道,聚焦加强行风和师德建设政策,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会同中宣部对优秀教师典型重点宣传。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作出的重要指示,持续深入组织开展事迹学习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让优秀教师的精神广泛传播。同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的200位优秀教师(集体)进行分层次、成系统的宣传,组织各地各校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三是联合中央电视台全方位报道优秀教师先进典型事迹。在刚刚过去的第33个教师节,开展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八大以来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的集中宣传,并举办了“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及“好大一棵树—教师节特别晚会”,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四是发挥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台等部属教育媒体宣传优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教育政策措施、改革发展进展成效、先进典型示范的宣传作深作透。组织开展“当代教师风采”微视频征集活动,利用各类新媒体公开展播,用群众身边的典型诠释当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显著的新形象。今年指导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教师节当天推出12小时直播节目《老师好》,教育部教师司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解读相关政策,展望教师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 关于加强教师培训的问题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中央财政五年累计投入93.5亿元,培训超过900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95%以上,大幅提升了广大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按照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做好乡村教师培训工作部署,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通过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2015-2016年,总计培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380余万人。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督促地方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项目实施,有效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建立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四、关于减少评比考核的问题
针对您反映的评比考核多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改进评审评估评价和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取消不符合实际需要、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或者较长时间没有实际开展的三评事项,整合内容交叉重复或者关联度高的三评事项,统筹各种常规性和临时性检查,大力精简三评和检查事项,对同一单位同一事项,一般不搞年年评年年查。今年年初,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对减少三评工作进行了强调部署,严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对不在目录清单内的三评事项,一律不再开展,有效解决评审多、评估多、检查多等地方和学校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下一步,教育部将严格落实目录清单规定的三评事项,积极发挥评审、评估、评价和检查工作在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督促各地教育部门抓紧清理规范,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衷心感谢您对教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2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