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280号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问题的提案”收悉,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办好基础教育,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578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116万。教师配置得到较大改善,小学、初中、高中生师比分别比2012年降低了0.59、1.18、1.82。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其中,中、小学教师中45岁(不含)以下分别占69.83%和 70.49%。教师素质大幅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有93.65%的小学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82.48%的初中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分别比2012年高出8.74和10.85个百分点。但是也正如您所说,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不合理,中小学女教师比例偏高。
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的原因,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观念变化、就业选择多元密不可分。近年来,教育部从多个方面入手,优化教师队伍性别结构。
一、完善师范院校招生政策。2007年,国家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截至2016年底,免费师范生累计招收9.4万人。毕业6.3万人,其中男性师范生1.9万名。该政策对吸引男性师范生从教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示范引领下,全国28个省份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每年招收地方免费师范生4.1万人。如,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实行免费招收培养幼儿男性师范生试点工作,每年招收300名男性幼儿师范生,旨在通过三到五年完成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1名以上男教师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3年实施两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定向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并免费培养100名男幼师。福建省于2014年开展免费小学和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实行免费教育、专项公开招聘、免试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招生等优惠政策助推师范男生培养,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湖南省于2016年起实施免费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
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鼓励采用“大类招生、二次选拔”或到岗退费、免费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促进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逐步趋于科学合理。
二、改进教师招聘制度。为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2005年,原人事部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公开招聘制度上升为法律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公开招聘程序。通过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可以严把事业单位人员进口关,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提高新进人员素质。目前,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已经在全国基本实行全覆盖,初步建立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新进人员的制度框架。对于委员反映存在的招聘人员性别失衡、招聘办法不尽科学问题,教育部将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加强对中小学校公开招聘工作的规范管理,研制《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办法》,创新公开招聘方式方法,在坚持公开招聘制度的前提下,探索完善体现中小学特点和岗位要求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三、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一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目前32个省份已全部完成改革后的首次评审工作。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首次设立了正高级职称,2016年共评出近3000人,打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对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构建大中小学国培体系,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93.5亿元,培训中小学教师超过900万人次。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共培训教师940余万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支持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
四、提高地位和待遇。推进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育行业国有单位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已由2010年的3.98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7.75万元。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对农村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给予倾斜;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含乡)以下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以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可高定1至2级。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对在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教师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核拨奖补资金112亿元,惠及130多万人,平均月补助标准近300元。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并推动省、县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下一步,教育部将根据您的建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政策,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同时,对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教师培养、招聘等环节采取针对性举措,努力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感谢您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0月1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