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344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力度 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的提案”收悉。经商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小学全科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关于完善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证制度
为更好对接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教育部印发《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41号),决定从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小学全科”学科,在教师资格序列中增加小学全科类别。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支持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试点省份,做好新增学科的试题命制、考试组织、资格认定及有关政策解释工作,进一步完善小学全科教师资格制度。
二、关于提高小学全科教师生活待遇
一是提高乡村小学教师待遇。对于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任教的中小学教师,在转正定级、津贴、生活补助等方面均予以倾斜。目前已实现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人均月补助约300元,惠及8万余所乡村学校的130余万名教师,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38亿元用于综合奖补。二是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据了解,目前各省份均出台了乡村教师倾斜措施,对在农村任教的小学全科教师给予职称评聘倾斜。三是为乡村教师提供住房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持续推进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2010-2016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84亿元,支持建设周转宿舍约33万余套,建设规模约1165万平方米。2017年,安排投资约73亿元,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含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推动各地深入落实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对坚持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任教的小学全科教师,在生活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同时,推动各地按照属地化原则,将乡村教师住房纳入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
三、关于加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
一是推进高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2012-2016年,共有162所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师范专科学校,新设置199个小学教育专业点,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要求,为地方培养、输送能够胜任小学全科教育的紧缺师资。二是实施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委托东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院校,承担20个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并给予每个项目30万元的资金支持。三是支持各地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如河南、重庆等省份印发《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及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指导标准等文件,为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小学全科教师提供基本依据。四是编制配备向乡村学校倾斜。将原来县镇、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目前已有20个省份出台实施办法或实施方案,绝大多数省份乡镇、农村小学教职工配备情况已经达到城市标准。
下一步,教育部将建立健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相关制度,指导各地根据实际需求,统筹规划、科学确定中长期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同时,研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版,推动落实师范生一学期教育实践制度,培养素质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推动各地在资金投入、编制配备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提供保障。
四、关于加强全科教师后续管理工作
目前,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引领下,国家和省两级分层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免费师范生有九成毕业生定向到中西部省份任教,地方免费师范生主要为本省农村中小学定向培养教师。2011—2016年,国家培养免费师范毕业生6.2万人,履约就业率为96.5%,到城区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生须到农村地区服务1年。目前,全国有28个省份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采取公费培养、定向就业、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招收本地生源的优秀学生,加强本地化培养,每年有4.1万名免费师范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乡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正在形成。
下一步,教育部将落实好十九大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改进完善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加强国家免费师范生的履约管理。同时,推动各地根据实际,对地方定向培养的小学全科教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完善乡村教师荣誉体系,让更多的小学全科教师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事业。
感谢您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