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345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老少边穷地区学校艺术教育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加强学校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对新时期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美育作为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加以推进,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是,正如您提到的,老少变穷地区因其历史、地理、经济的原因,较之经济发达地区,在学校美育工作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因此,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美育发展的差距,是当前必须努力破解的突出问题。
一、关于探索推进农村学校美育综合改革
为加快改变我国农村特别是老少变穷农村地区学校缺乏基本艺术教育的现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2013年起,教育部在全国126个县(区、市、旗)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目前,综合改革实验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126个国家级实验县的带动下,各省(区、市)建立了省一级的实验县。各实验县由政府牵头,把艺术教育纳入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框架,加大经费投入,推进资源整合,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出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通过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破解农村学校师资短缺、设施设备落后、开课率不足等难题,探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律和途径,努力实现实验县区域内惠及全体、丰富优质的学校艺术教育。
二、关于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农村学校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加大美育教师培养力度。引导支持各地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全科教师培养等措施,补充农村美育等薄弱紧缺学科师资。例如,福建、河北、内蒙古、江西等省(区)要求各地每年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划出15%以上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甘肃省将特岗计划招录美育教师比例提升到30%。山东省将乡村学校体育、美育教师培养纳入免费师范生培养范围。河南省每年定向培养3000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制定优惠政策引导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事美育工作。二是加强美育教师培训。鼓励各地加大“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美育教师的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加大对农村、民族和偏远贫困地区的美育教师培训力度。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门设置音乐、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同时,要求各地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时,将艺术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促进艺术类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支持各地成立校际美育协作区、建立名师工作室,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三是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充实农村美育教学力量。鼓励专业艺术院校在农村中小学校建立对口支持基地,鼓励和引导各地教育部门联合和依托各级文化部门和相关单位,积极探索组建美育教学联盟、文艺工作者援教联盟,依托联盟搭建农村美育支教平台。
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各地落实美育教师培养培训的各项措施,同时针对目前农村美育专任教师缺口较大,且在短时间内配齐还有一定困难等问题,抓紧研制《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探索通过聘任兼职美育教师破解师资不足的难题。
三、关于加强美育设施设备建设
中央财政高度重视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尽快补齐学校美育设施设备短缺的短板。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建设纳入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项目规划。将艺术教育教学设备纳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校添置艺术教育教学设备、配备专用场地教室。为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美育教学条件装备水平,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保障,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以下简称《配备标准》),对美育教学器材配备提出要求。针对我国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配备标准》特别强调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下一步,教育部将推动各地充分利用现有中央财政支持艺术教育的各项资金,同时支持各地加大学校艺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建立艺术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四、强化艺术教育的组织保障
教育部高度重视美育课程建设,将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课时量应占总课时的9%-11%。在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上,鼓励各地各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为推动各地切实提高美育课程开课率,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加强评价考核。一是强化政府责任。为强化地方政府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从2016年起,教育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在备忘录中,将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作为地方政府推进学校美育的首要目标任务。截至目前,教育部已分两批与21个省(区、市)签署了美育备忘录,2018年还将与10个省(区)签署最后一批美育备忘录。二是建立评价制度。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从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三个维度,对中小学美育进行立体式监测评价。指导各地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评价制度,强化内生动力,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各地努力开齐开足美育课程。
我们将在落实十九大精神过程中,认真研究并充分考虑您所提出的建议,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部署,采取积极务实的措施,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扎实推进老少边穷地区学校美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促进农村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感谢您对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1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