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8〕第321号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解决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失衡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1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657万人,教师配置得到较大改善。一是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其中,中小学教师中45岁(不含)以下约占70%;二是教师素质大幅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有约95%的小学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83%的初中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但是也正如您所说,教师队伍性别结构不合理,中小学女教师比例偏高。
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的原因,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观念变化、就业选择多元密不可分。近年来,教育部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优化教师队伍性别结构。
一、提高地位和待遇。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意见》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意见》要求,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2018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要求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改进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正式印发,将“免费师范生”改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推进地方积极开展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类专业,招收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怀的学生,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畅通优秀师范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上述系列举措,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探索招生培养制度改革,为中小学输送优秀男教师。
近年来,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探索招收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如,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实行免费招收培养幼儿男性师范生试点工作,每年招收300名男性幼儿师范生,旨在通过三到五年完成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1名以上男教师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3年实施两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定向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并免费培养100名男幼师。福建省于2014年开展免费小学和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实行免费教育、专项公开招聘、免试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招生等优惠政策助推师范男生培养,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湖南省于2016年起实施免费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
三、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一是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设立了正高级职称,畅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目前,32个省份已全部完成改革后的首次评审工作,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对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为更多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条件,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二是构建大中小学国培体系,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0-2014年,中央财政共投入64亿元,通过实施“示范性项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30多万人次。2015-2017年,改革实施“国培计划”,设置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类培训,共培训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540多万人次。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男性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同时,对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感谢您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