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2827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8〕第491号

  您提出的“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须进行行政干预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教师配置得到改善,教师素质大幅提高,教师学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高学历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但是也正如代表所说,中小学女教师比例偏高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既有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的原因,也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观念变化、就业选择多元密不可分。近年来,教育部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优化教师队伍性别结构。

  一是提高地位和待遇。推进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对农村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给予适当倾斜;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以下(含乡)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以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可高定1至2级。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二是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首次设立了正高级职称,打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对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通过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三是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近年来,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探索招收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如,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实行免费招收培养幼儿男性师范生试点工作,每年招收300名男性幼儿师范生,旨在通过三到五年完成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1名以上男教师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3年实施两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定向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并免费培养100名男幼师。福建省于2014年开展免费小学和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实行免费教育、专项公开招聘、免试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招生等优惠政策助推师范男生培养,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湖南省于2016年起实施免费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

  教育部将认真研究您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政策举措,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同时,对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教师培养、招聘等环节采取针对性举措,努力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感谢您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0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建(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