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8〕第496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建议”收悉,经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编制结构,增加教师总量
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于2014年11月14日印发了《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4〕72号),将原来的县镇、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统一到城市标准,即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并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学、教学点,按照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和教职工与班级比例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力求解决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倒挂”问题。同时,针对中小学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县域内难以统筹调剂、部分地方“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挤占挪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等,通知均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督促地方加强省级统筹,盘活存量,优化结构,落实好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给予倾斜。
二、关于优化专业结构,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2005年,原人事部发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2014年,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将公开招聘制度上升为法律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公开招聘程序。
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部署安排,教育部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不断完善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探索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开展面向社会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凡符合招聘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2006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计划”实行公开招聘,面向本科毕业生或高等师范专科毕业生,由省级教育部门会同人事、财政、编制等部门统一组织招聘考试,取得良好效果。
2011年,国家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截至2017年,试点范围已扩大到28个省(区、市)。改革试点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大纲和命题,完善了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严格了教师职业准入,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对于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产生了积极的政策联动效应,扩大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增量,盘活了现有教师资源的存量,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综合大学非师范专业学生符合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的相关条件,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获取教师资格的途径是畅通的。我们鼓励和支持有志于教育事业、具备相应能力素质的各类人才考取教师资格、进入教师队伍。代表提出的对综合性大学非师范专业学生提供教育类课程服务、改革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的建议,教育部将在相关工作中认真研究,为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
三、关于优化性别结构,增加男教师比例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教师队伍配置得到改善,教师素质大幅提高,教师学历、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也正如代表所说,中小学女教师比例偏高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近年来,教育部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优化教师队伍性别结构。
一是提高地位和待遇。推进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对农村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学校给予适当倾斜;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以下(含乡)中小学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以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可高定1至2级。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二是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陆续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首次设立了正高级职称,打通了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受到中小学教师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对优化配置资源,加强基础教育师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通过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等方式,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三是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近年来,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探索招收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如,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实行免费招收培养幼儿男性师范生试点工作,每年招收300名男性幼儿师范生,旨在通过三到五年完成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1名以上男教师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3年实施两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定向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并免费培养100名男幼师。福建省于2014年开展免费小学和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实行免费教育、专项公开招聘、免试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招生等优惠政策助推师范男生培养,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湖南省于2016年起实施免费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关政策举措,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同时,对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不平衡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教师培养、招聘等环节采取针对性举措,努力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感谢你们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