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建议〔2018〕第497号
您提出的“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失衡问题的建议”收悉,现就教育部业务部分答复如下:
一、关于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水平
国家高度重视保障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按照《教师法》规定,教师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此外,对于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待遇,国家制定一系列倾斜政策予以保障。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不断提升教师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分别就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等方面做了要求。
加大力度督促地方政府落实教育责任。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通知》,将省级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情况,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教育工作情况,加强教育保障情况和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2018年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实施细则》,再次强调了将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作为政府及有关领导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落实教师待遇保障工作,今年上半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要求各地对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情况进行全面自查,约谈了10个省份,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推动明晰有关政策等。下一步,我部将积极联合有关部门,指导督促各地落实好教师待遇保障有关工作,不断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
二、关于调整优化教师招聘方式
2005年,原人事部颁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部署安排,教育部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不断完善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探索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的途径方法。2006年,联合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计划”教师实行公开招聘,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事、财政、编制等部门统一组织招聘考试,通过公布需求、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集中培训、资格认定、签订合同、上岗任教等程序规范进行,取得良好效果,为中小学新任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和积累了有益经验。
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目前,教育部正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研制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在研制过程中,教育部将对男女教师比例失衡问题予以关注,指导地方依法依规合理进行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招聘更多合格的男教师加入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三、关于改革师范教育招生和培养机制
近年来,针对当前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农村小学和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现状,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探索招收和培养更多男教师的措施。如,江苏省自2010年开始实行免费招收培养幼儿男性师范生试点工作,每年招收300名男性幼儿师范生,旨在通过三到五年完成全省每所幼儿园拥有1名以上男教师的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3年实施两年制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男生定向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并免费培养100名男幼师。福建省于2014年开展免费小学和幼儿师范男生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实行免费教育、专项公开招聘、免试录取教育硕士研究生、单列计划招生等优惠政策助推师范男生培养,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湖南省于2016年起实施免费小学和幼儿园男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小学和幼儿园培养补充一批男教师。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部署,推进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大师范生招生宣传力度,鼓励更多优秀男生报考师范专业。推动师范院校招生改革,增加面试环节,录取更多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类专业。同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培养更多的中小学男教师。
四、关于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一是健全教师荣誉制度。从1978年特级教师荣誉制度建立至今,我国初步建立由“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组成的教师荣誉制度体系。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连续9年组织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表彰活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开展全国师德标兵和全国师德楷模表彰宣传活动。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法》。2017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军队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及4个授予办法,确立了统一、规范、权威的中国特色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教师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其荣誉表彰纳入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体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实施。二是加强优秀教师的选树和宣传,充分挖掘和发挥优秀教师高尚师德的感召浸染和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联合中央宣传部选树宣传黄大年、李保国、张玉滚、钟扬、张丽莉、侯伯宇、姜伯驹等全国优秀教师重大典型。会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寻找身边的“张丽莉”、“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庆祝契机,掀起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弘扬高尚师德活动高潮,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研究启动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通过加强教育引领、强化规范约束,强化典型宣传、完善荣誉制度、落实教师关爱保障等,创设教师从教良好环境,重振师道尊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9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