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3785号(教育类345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184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和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教师师德教育

  教育部高度重视师德教育。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3〕10号),明确要求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教师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要将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关于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体系

  《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对教师的考核,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定等方式进行。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师〔2014〕10号)明确提出,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师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优秀的应当予以公示表彰。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要求高校结合实际制定师德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2016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明确要求,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考核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师德考核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

  三、关于师德突出问题治理

  2014年7月,教育部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教监〔2014〕4号),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列出6条“红线”。要求学校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带头执行规定,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对违规违纪者,要依法以纪严肃处理。2015年,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师〔2015〕5号),对有偿补课问题开展重点整治,列出了六种严禁的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将在职教师是否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公开和畅通举报电话、邮箱等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免费学习辅导、假期义务值守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用爱心奉献,引领社会风尚。

  四、关于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教育部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和发挥优秀教师高尚师德的感召浸染和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教育部联合中央宣传部等宣传了李保国、黄大年、张丽莉、钟扬等全国优秀教师重大典型;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新闻媒体,连续8年组织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表彰活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开展全国师德标兵和全国师德楷模表彰宣传活动;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开展“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当代教师风采”优秀微视频展播活动,利用各类新媒体公开播出,用群众身边的典型诠释当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显著的新形象。每年以教师节庆祝契机,掀起对优秀教师宣传高潮,组织各地各校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2016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16〕4号),专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长期扎根乡村学校的教师给予褒扬鼓励,为纳入首次登记颁发范围的400万名在岗和离退休教师颁发“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以后每隔两三年对新增从教达到30年的乡村教师颁发一次荣誉证书。颁发荣誉证书,助力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教育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起中央与地方、学校与社会齐抓共建、协同推进的师德建设工作体系,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10月11日

日期:2018-12-30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