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4265号(教育类417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8〕第189号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师范院校标准化建设 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师范院校发展

  出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年2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十大行动。目前,政策举措正稳步推进,各省份正按照振兴行动计划有关要求,研制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办法,广东、江苏等省已率先研制出台本省教师教育振兴实施方案。

  启动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1月25日,召开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视频会议,部署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成立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截至目前,已会同评估中心研制完成《部属师大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和《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三级认证申请受理条件》,在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基础上,遴选确定全国11家机构和60名首批专家库认证专家,基本完成师范类专业认证管理信息系统和教师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开发建设,分批开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认证工作专家培训,研制中职教育、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下一步各地各校有序有效开展认证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为加强教师定向培养,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所在地任教。截至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招收10万余名免费师范生,在校就读3万人,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带动了28个省份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补充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为中西部地区培养补充高素质教师,重点为农村学校加快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教师。2018年,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将免费师范生功能改为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履约服务期由10年调整为6年。支持部属师范大学采取遴选优秀公费师范生参加国内外交流学习、开展教学技能比赛等多种方式,增强公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将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后的在职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支持公费师范生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

  二、关于人才资源向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倾斜

  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为提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三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经商财政部同意,2018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8〕4号),调整完善了政策措施。一是扩大受援范围。将中央新确定的“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纳入实施范围,并重点倾斜。二是统一支教时间。自2018年秋季起,支教时间统一为1学年,与学期相匹配。三是加大人才智力支持。在选派教师的基础上,将校长、教研员、管理人员纳入选派范围,为“三区”受援县提供智力支持。2018年,共计选派约2.4万名教师到“三区”受援县支教。

  实施银龄讲学计划。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2018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教师〔2018〕号),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知明确了包括革命老区县在内实施范围,招募人数和条件,组织程序,待遇保障等核心内容。2018―2020年计划招募10000名讲学教师。其中,2018年,首先在河北、江西、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甘肃、青海中西部8个省份实施,招募1800名讲学教师,2018年秋季到位。《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印发后,激发了退休教师的热情,获中央媒体热评。教育部及时在官网首页、官方微信发布《通知》原文、新闻通稿、教师司负责人答记者问。重点解读了为何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的实施范围,讲学教师是如何选拔、主要工作职责、如何激励、管理好讲学教师等核心问题,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退休教师纷纷来电,希望可以发挥余热,报名参加银龄讲学计划。

  实施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经商中央组织部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7〕14号),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向西藏、新疆选派援藏援疆教师,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从而整体提升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通知明确了选派严标准、工作高要求、使用重激励、管理重关怀、服务优保障等核心内容。选派支教教师原则上以对口援藏援疆省市学校为主体,以理科教师为主、兼顾其他学科;以中学教师为主、兼顾小学学段,每10-20名教师组成1个工作小组,鼓励组团支援1所学校。2018年首批向西藏、新疆、兵团首批选派教师4000人。

  三、关于加强对《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督查落实

  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今年1月20日,《意见》正式发布。1月21日,宝生同志主持召开2018年第3次部长专题办公会,就《意见》贯彻落实进行动员部署。4月9日,宝生同志就进一步推进《意见》贯彻落实作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5月26日,宝生同志主持召开2018年第9次部长专题办公会,听取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报告,并就今年要见到效果的几件事等提出明确要求。各项督察落实工作有序开展。一是下达任务书。宝生同志亲自向各省委书记、省长发出贺年信,肯定成绩,点明不足,特别对各省抓紧推动《意见》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期望和指导意见。二是建立沟通机制。32个省厅明确了厅领导,75所部属高校明确了校领导,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的联络人。5月14至16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对32省份起草《意见》落实方案的省厅处室负责人进行专门培训。三是明确责任分工。积极争取中办、国办支持,经过我们的工作,两家同意以两办名义印发部委分工方案。四是规划实施路径。聚焦教师队伍建设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细化11项改革行动实施方案: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推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贯彻落实,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打好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攻坚战;补上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短板;启动教师队伍建设+人工智能行动;准备《教师法》修订工作;建设一批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基地;完善一套教师管理体制机制;针对大中小幼职教师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打造一支教师治理中坚力量。

  四、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推进师德建设法治化常态化。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明确将包括幼儿园教师在内的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2017年1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行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尊师重教,关爱学生,严于律己,廉洁从教。”通过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的率先示范,带动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

  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划出中小学教师十种禁行行为,并明确违规处理办法。2014年7月,教育部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明教师不得收受礼品礼金,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等“六条禁令”。对违规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015年,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列出了六种严禁的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构建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

  完善师德师风考评监督机制。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对教师的考核,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教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定等方式进行。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称评聘、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高度重视优秀教师的选树和宣传。充分挖掘和发挥优秀教师高尚师德的感召浸染和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教育部联合中央宣传部等宣传了钟扬、黄大年、李保国、张丽莉等全国优秀教师重大典型。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连续8年组织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表彰活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开展全国师德标兵和全国师德楷模表彰宣传活动。会同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开展“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当代教师风采”优秀微视频展播活动,利用各类新媒体公开播出,用群众身边的典型诠释当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绩显著的新形象,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感染和引领广大教师树立高尚师德。2017年,第33个教师节,教育部集中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的200位优秀教师(集体)进行了分层次、成系统的宣传,组织各地各校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聚焦师德师风建设,精准发力,督促各地各校全面落实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教师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8年10月11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