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3034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442号

  您提出的“关于中小学教育资源假日向学生开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建议中所分析,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一顽症需要我们以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多措并举,逐一破解。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资源,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是我们工作和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我们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充分利用中小学教育资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是有序开放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确保每天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鼓励适当延长并向社会开放”。2016年《教育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行实验室、专用教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创新图书馆、体育场馆、校外综合社会实践基地等各类资源使用方式,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各地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有序开放教育资源,如北京市一些中小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已全天向学生开放,但由于安全、场地限制等原因,目前并不能做到所有学校面向学生开放。下一步,我们将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引导各地学校有序开放学校资源,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解决学生托管需求问题。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地方实际,从工作原则、经费保障、实施主体、场地设施及活动内容五个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在工作原则方面,各地都坚持了“家长同意、学生自愿”的工作原则。例如,成都市印发了《关于鼓励开展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家庭自愿参加、学生集中监管、活动安全有序”的工作原则。在经费保障方面,各地结合实际采取了购买服务、财政补贴、免费不同的经费保障模式。例如,上海市把课后看护服务工作作为公办学校的工作任务之一,不得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在实施主体方面,各地分别采用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公办校外活动场所、社区、民办校外教育机构五种类型实施课后服务工作。例如,湖北省、青岛市等地采用以家长为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为辅的服务模式。在场地设施方面,各地积极开发、拓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场地设施,利用中小学校的场地、综合实践基地、社区内的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开展活动。同时各地均没有把中小学生课后活动变相成为“补课”,有的采用学生课后社团、兴趣小组形式,有的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各种活动,有的通过专门的“四点钟学校”“素质营” “俱乐部”等形式,组织中小学生集中开展游戏、阅读、体育、艺术、科技、社会实践等课后活动。

  三是推进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学生校外活动。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2001年—2010年,会同财政部等单位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了2460个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了全国每个县都有一个综合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央利用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了149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1200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等校外活动场所。同时,教育部大力推进社会资源协同配合,在公共机构、公共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质量教育、节水教育、科普教育、消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爱粮节粮教育、档案教育和水土保持教育、环境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608个。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例如,上海市组织认定了1500多个市级和区县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学生实践岗位28万个。寒暑假大批中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四是标本兼职,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全面部署。通过印发《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建立健全学业水平考试、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建立健全减负提质工作长效机制,督促地方切实把减负工作抓紧抓好。通过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挖掘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下降、“轻负高质”的先进地区、学校和个人经验。

  下一步,教育部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建立学校办学行为督查机制、减负提质工作考核机制、教育行政执法和监察机制等。同时,深入调研节假日学校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科技等兴趣班的可行性和配套措施。切实把减负提质各项工作抓实抓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29日

收藏
(责任编辑:曹家豪(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