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184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阅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阅读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广大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阅读工作,从课程标准、资源质量、图书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在课堂内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一、抓好课程载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程这一载体,尤其是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各学段课外阅读的字数要求,列出了建议诵读和课外阅读的篇目,并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阅读要求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内容。比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把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阅读能力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在每个学段提出了“阅读”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则要求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多种活动,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能力。
除语文课程外,地理、科学、历史等课程也会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材料阅读。如,初中地理课程要求教师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初中科学课程要求学生阅读关于阿基米德研究浮力和帕斯卡等人测量大气压强的史料,阅读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有关事迹,体会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等;历史课程要求学校合理配置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如通史著作、历史刊物、历史地图、通俗读物、历史小说、人物传记、考古和旅游等方面读物,以供学生查阅,加深他们对学科的理解。
此外,义务教育阶段还留出16%-20%的课时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自主开发适合的课程。据了解,许多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发经典诵读、文学名著鉴赏等特色阅读课程,加强对学生学科拓展阅读的引导,增强育人效果。如湖南株洲开展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研究实践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推荐阅读书目,提高资源质量
全民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内容。为更好地推荐传承世界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读物,弘扬爱国主义与优秀革命传统,全面提高中小学校图书装备质量,推动学科阅读,自2001年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建专家评审推荐团队,从思想政治性、内容质量和印刷质量3个维度21项指标进行评审,编制《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从2015年推荐的2980本书目类别来看,语言文学类占39%,社会文化科学类占28.4%,自然生物科学类占8.9%,历史地理类占7.8%,数理化科学类占2.2%,艺术类占3.2%,较好地覆盖了各个学科。十五年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已经在全国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这些推荐的优质图书书目是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优质资源,为开展学科阅读活动以及增长广大师生的知识、提高素养、形成高尚品德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载体。
三、保障阅读条件,营造书香氛围
建好、用好中小学图书馆是开展各类阅读活动的前提和保障。2015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从开放时间、借阅方式、拓展功能、加强与学科教学融合等七个方面就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应用水平,发挥育人实效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中小学图书馆按照标准进行建设,规定了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且每天课余时间、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鼓励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将图书馆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学资源。此外,《意见》还倡导“建设开放型图书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图书布置走廊、教室等边角空间,鼓励学生自主管理、诚信取阅,形成学校在“图书馆”中的良好氛围。倡导“每天阅读一小时”,鼓励中小学图书馆设立家长定期开放日,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中学生每天1小时。倡导“家庭共读一本好书”,提倡学生和家长共同读书、读同一本书。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9月9日“国家图书馆日”期间,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读书专题活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为更好地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已基本完成对《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修订工作,计划年内印发。希望充分发挥校园图书馆在资源整合、学科融合、阅读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使阅读的文化功能渗透到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你们所提出的建议对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阅读质量、促进综合素质发展很有帮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吸纳您的意见建议,继续深入推进中小学生阅读工作。一是鼓励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开展学科阅读的研究,利用各类课程积极实践;二是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读书专题活动,倡导教师指导、家长参与,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三是鼓励中小学校将学生的阅读情况反映在综合素质的过程性评价当中。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将中小学生阅读引向制度化、常规化、社会化,真正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2月1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