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第4071号(教育类417号)提案答复的函

教提案〔2017〕第316号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空心化’问题的提案”收悉,经商发展改革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合理布局农村学校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通知》,要求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保障学校布局与村镇建设和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各地按要求将布局调整规划报教育部进行审核和备案。2016年,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做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提高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有效性。

  二、关于合理利用农村闲置教育资源

  2010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支持中西部地区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实施方案》,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2016年《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都对综合利用闲置校园校舍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求各地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二是要求优先用于教育事业发展,改扩建幼儿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或者改造成食堂(伙房)等。三是明确可以因地制宜用于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如办成敬老院、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四是可用于出租或出售,对产权明确但不再使用的学校闲置校舍,其出租或拍卖的资金收入要用于当地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的校舍改造和教育教学装备投入。五是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各地结合实际,综合利用闲置校园校舍。云南省教育、监察、财政、国土、建设、文化、审计等7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后空置校产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属地负责的工作机制、明晰学校资产的产权和使用权、加强空置校产保护工作、有效调剂可移动空置校产、盘活空置校产增加资金收益等措施。安徽省印发《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试点县全面排查登记,明晰产权归属,拟订实施方案,加强和规范闲置校园校舍的管理和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江西省“十二五”以来,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班7000余个,有力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贵州省铜仁市利用农村闲置校园校舍实施山村幼儿园建设行动计划,自2012年以来山村幼儿园从100个增加到2005个,实现了山村幼儿园建设全覆盖。陕西省西安市出台《关于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的意见》,组织集中排查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各区县对辖区内所有闲置校园校舍的数量、质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土地、房屋所有权及使用权等情况进行排查鉴定,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账和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档案库,做到一校一档、专柜保存。2010-2015年,全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万所,主要方式就是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增设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此外,还有一地方将少数有复垦价值的校园拆除后归还农民。教育部也将积极推广各地合理利用闲置校舍的有益经验。

  三、关于大力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一是多渠道招聘农村教师。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全国有24个省份实行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约有3.4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及边境中小学任教。实施特岗计划。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237.8亿元,招聘50万多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留任率达到90%。二是提高教师待遇。2013年起,国家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已下达补助资金66.53亿,惠及94.9万名乡村教师。今年国务院提出要因地制宜稳步扩大实施范围,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将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保障房体系。近年来中央投资为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周转宿舍25.3万套。三是改革职称评聘机制。合理设置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职称即评即聘。四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建立城乡义务教育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城镇学校的实际需要,打通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的渠道,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编制,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五是提升教师能力。国培计划已培训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3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706万余人次,占96.4%,完成了对包括边境地区在内640多万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一轮培训。每年组织连片特困地区2000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国家级培训,提升管理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工作,对举措有力、成效显著地区予以重点宣传推广,使更多骨干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学校任教任职,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教育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切实做好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工作。一是督促各地按要求进一步全面排查,摸清情况,制订综合利用方案,依法处理好权属确认、资产处置等问题,防止引发社会矛盾。二是在组织实施的基础教育相关工程项目特别是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进一步强调优先利用闲置校园校舍。三是研究制订关于统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更好地处理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适度稳定乡村生源,充分发挥好现有校舍作用。四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与社会养老、农村医疗、文化建设等相关政策的衔接,大力推进闲置校舍的综合利用。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24日

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