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提案〔2017〕第317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学前阶段是人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最重要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是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启蒙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育儿理念、与孩子交流的态度、方式方法都会对孩子成长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的要求,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一期、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快发展、推进公平的同时,注重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强化规范监管,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一是明确幼儿园教育基本要求。国家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发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成长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国家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中央财政投入29亿元,培训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100多万人次。各地对幼儿教师普遍开展了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三是加大社会宣传。针对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每年5月20日-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陆续围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学习指南 了解孩子”“让科学育儿进入千家万户”“给孩子适宜的爱”“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等不同主题,通过公益宣传片、海报、宣传册、电视专家访谈节目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社会宣传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方法,引导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科学施教。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对人终身发展的价值已被社会广泛认知,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的望子成龙心理以及目前独生子女家庭特殊的亲子关系,造成很多中国家长肯于付出,但因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当普遍缺乏理性;重视让孩子提前接受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但忽视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个性品德的培养。由于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师资专业素质的提高、教科研指导机制的完善、科学育儿社会氛围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转变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与行为,提高保育教育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指导和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扭转小学化、非科学的育儿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一是加强业务指导。继续推动各地幼儿园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依托高校学前教育机构和各地教研力量,深入指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学会观察了解幼儿,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游戏的基本权利,提供适宜的玩教具材料,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游戏、主动学习。二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需求为导向,继续开展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强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结合日常保教活动实践,引导教师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化为行为,在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指导各地树立科学的评估导向,转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软件的不良倾向,制定科学的幼儿园准入标准和分类定级指标体系,改进评估方式和评估工作机制,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评估范围,不断改进和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四是面向家长开展科学育儿宣传与指导。以幼儿园为依托,通过组织家长课堂、半日活动开放、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亲子交往、师幼互动、环境创设等各方面为家长提供专业化指导,结合典型案例和经验,切实转变教师和家长的不科学的教育行为和育儿观念。同时继续做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科学保教的良好氛围,共同携手促进幼儿快乐生活、成长。
感谢你们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11月2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